山斋尚朴绿天丛,虚受延凉面面风。
书案墨林千嶂外,犁云锄雨一窗中。
峰含画意似悬轴,涧有琴音不藉桐。
颇识山深秋信早,倒崖枫叶两三红。
山斋尚朴绿天丛,虚受延凉面面风。
书案墨林千嶂外,犁云锄雨一窗中。
峰含画意似悬轴,涧有琴音不藉桐。
颇识山深秋信早,倒崖枫叶两三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以“山斋尚朴绿天丛”开篇,点明了居住环境的朴素与自然之美,绿树环绕的山斋,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接着,“虚受延凉面面风”一句,通过描述四面吹来的凉风,营造出一种清凉舒适、心旷神怡的氛围。
“书案墨林千嶂外”描绘了书桌前堆积如林的书籍,仿佛与远处连绵的山峦相呼应,暗示着知识的广阔与深邃。“犁云锄雨一窗中”,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农夫在窗前劳作,云雾缭绕,雨水滋润,生动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峰含画意似悬轴,涧有琴音不藉桐”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悬挂的画卷,充满了艺术的美感;涧水潺潺,仿佛自然界的音乐,不需要借助任何乐器就能演奏出和谐悦耳的旋律。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最后,“颇识山深秋信早,倒崖枫叶两三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山中的秋天来得较早,倒挂的悬崖上已有几片枫叶变红,预示着秋天的来临。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季节变换的诗意,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敏锐的感受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每逢佳节忆渊明,自采篱边细菊英。
坐见南山横紫翠,遥闻北地落欃枪。
浇胸止赖杯中物,快意岂图身后名。
幸有酒兵堪一举,请公谈笑下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