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构翚飞万迭山,黼帷祇在殿中间。
风声飒飒传神语,烛影煌煌近帝颜。
远岫树低云补缺,清溪石碍水流湾。
残碑认得先朝刻,愿道当年二圣还。
华构翚飞万迭山,黼帷祇在殿中间。
风声飒飒传神语,烛影煌煌近帝颜。
远岫树低云补缺,清溪石碍水流湾。
残碑认得先朝刻,愿道当年二圣还。
这首诗描绘了东岳庙的壮丽景象与庄严肃穆的氛围。首句“华构翚飞万迭山”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庙宇建筑之宏伟,如同飞鸟般在层层叠叠的山峦间展翅飞翔。接着,“黼帷祇在殿中间”则点出庙中装饰之华美,黼帷(一种绣有黑白相间花纹的布)位于大殿中心,增添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
“风声飒飒传神语”一句,通过风声仿佛传递着神灵的言语,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烛影煌煌近帝颜”则将视线拉回人间,描绘了蜡烛光芒映照下的帝王形象,既显尊贵又添几分神秘。
“远岫树低云补缺,清溪石碍水流湾”两句,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庙宇周围环境的幽静与和谐。远山、树木、云朵、清溪、岩石,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富有层次的画面。
最后,“残碑认得先朝刻,愿道当年二圣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残存的碑文让人想起往昔的辉煌,表达了希望昔日的圣贤能再次归来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东岳庙的宏伟与庄严,也融入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瀛洲自是神仙住,谁将笔力移来此。
碧瓦长栏十二层,红云断岫三千里。
碧瓦红云缥渺间,令人一望损朱颜。
当时文采琳琅重,今日青红图画残。
画史一人阎立本,笔底不讹笑与哂。
窄袖长袍十八人,面面相看灯捉影。
后来界画始何人,豆粒作人马成寸。
却疑此是李将军,烛暗酒深何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