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孤松,托根在深涧。
磊磊多节目,偃蹇岁云晏。
岂无干云心,亦有傲雪干。
萧飕起清奏,可挹不可玩。
大雅久寂寥,古瑟弦已断。
美哉遗音存,伫立为三叹。
山中有孤松,托根在深涧。
磊磊多节目,偃蹇岁云晏。
岂无干云心,亦有傲雪干。
萧飕起清奏,可挹不可玩。
大雅久寂寥,古瑟弦已断。
美哉遗音存,伫立为三叹。
这首元代诗人周权的《拟古七首(其七)》描绘了一棵生长在深山涧中的孤松。诗中,松树以其坚硬的节疤和挺拔的姿态,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它虽未达到云端,却怀有凌云壮志,即使在寒冬腊月也能傲然独立。松声萧瑟,如同清越的乐章,引人深思,而非单纯的赏玩对象。诗人感叹古代高雅之风的沉寂,如同古瑟之弦已断,但孤松的美韵犹存,令人驻足凝视,为之深深感叹三次。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孤松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