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已是阳生后,归计应当昼梦馀。
天外琴书虽乐土,山中松竹乃吾庐。
时光已是阳生后,归计应当昼梦馀。
天外琴书虽乐土,山中松竹乃吾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名为《昼梦觉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从昼梦中醒来,面对时光已过阳生之季,心中涌起对归家的渴望。诗人将外界的琴书比喻为乐土,但内心深处,山中的松竹才是他真正的家园。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首句“时光已是阳生后”,点明时间已经进入春季,阳光逐渐温暖,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次句“归计应当昼梦馀”,则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期待,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归家的喜悦。
接下来,“天外琴书虽乐土”一句,诗人以“天外”形容外界的琴书世界,虽然充满乐趣,但并非他的最终归宿。这里的“乐土”既指外界的琴书世界,也暗含对现实世界的肯定,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和向往。
最后一句“山中松竹乃吾庐”,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声,山中的松竹不仅是他的实际居所,更是他精神上的寄托和理想家园的象征。通过“乃吾庐”的强调,诗人明确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超脱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梦境、外界与内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哲学的独特思考。
有鹿育麑,于原之隰。既坼既副,不能卒起立。
有鹿育麑,于隰之苹。旋起踉跄,见人兀不惊。
鹿匪不惊,为顾其子。子始学步,不能远去。
麑始离怀,知亲其母。舐之触之,以煦以乳。
诗何云乎,以兴以观。阮藉猖狂,有警世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