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向津亭泊画船,忽闻佳处在云烟。
松根化作千年石,山寺蒸为一涧泉。
祖意供看亭下柏,禅交同结社中莲。
明朝舆笋还跻岭,聊借僧房一觉眠。
晚向津亭泊画船,忽闻佳处在云烟。
松根化作千年石,山寺蒸为一涧泉。
祖意供看亭下柏,禅交同结社中莲。
明朝舆笋还跻岭,聊借僧房一觉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傍晚时分停泊在渡口的画船上,远处的美景隐藏于云雾之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远。松树的根部仿佛化作了古老的岩石,山中的寺庙则如同一道清泉,流淌在山谷之间。亭下的柏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寺院中的莲花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禅宗世界。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预示着第二天将攀登高山,暂时借宿僧房,寻求心灵的安宁与休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舞长沙,回短袖,清节一钱剩。
黄竹箱携,絮雪贮秋影。
定知挽鹿偕归,筼屏学绣,恰映月、囊萤相称。
素心耿。无奈翠履银珰,青闺倦持赠。
女伴偷看,椎髻齿空冷。
更禁嫌到笼鹦,吠来仙犬,生做就、茜窗人病。
彩笔休拈,锦字慵题,病馀无力。
又坠叶吟秋,疏棂外、闲了翠云消息。
懒听桂苑啼鸟,引琼箫悽恻。
西风泪、花冷素蟾,偏是广寒人只。
倦燕忽如客,待归去、苍烟暗故国。
沈沈绣帘易隔,宵来梦、比似曲屏还窄。
看取小扇尘生,嗟空箱抛掷。
消魂处、愁缕恨丝,机声催织。
翠箔收寒,琼钩捲月,一番风紧。
疏棂半掩,隔断满阶秋影。
蘸银笺、油花暗滋,午妆粉指新留印。
怕重来燕子,小门深闭,旧巢难认。方镜。颇黎衬。
更玉坠低悬,兽钚相并。朱绳细绾,比似井栏斜引。
玳梁深、轻笼篆烟,绣帏窥处还易暝。
未愁他、画烛屏前,下帘红袖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