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下曲四首·其一》
《塞下曲四首·其一》全文
唐 / 王昌龄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0)
注释
蝉鸣:知了的叫声。
空桑林:枯萎空旷的桑树林。
八月:秋季时节。
萧关道:古代边关道路,这里泛指北方边塞道路。
出塞入塞:进出边疆地带。
寒:感受到的寒冷,也指心情的凄凉。
黄芦草:枯黄的芦苇,象征荒凉。
从来:历来,一直以来。
幽并客:幽州和并州的游侠或士兵,此指边塞战士。
尘沙老:在风沙中度过一生,直至老去。
莫学:不要学习。
游侠儿:游荡四方、崇尚武力的年轻人。
矜夸:骄傲地夸耀。
紫骝:紫色的骏马,这里代指名贵的马匹。
翻译
知了在枯空的桑林中鸣叫,八月里行走在萧关的道路上。
无论是出边塞还是入边塞都感到寒冷,到处可见枯黄的芦苇草。
历来在幽州和并州的壮士,最终都与风沙一同老去。
不要去学那自夸的游侠少年,炫耀他们的紫骝马有多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气氛和旅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开篇“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两句,以蝉鸣声和空旷的桑林、萧瑟的关道营造出边塞秋日的孤寂景象。蝉鸣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八月则是古人纪年的方式,指的是深秋。

接着“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旅途的艰辛。诗人通过对比出塞和入塞的寒冷,以及随处可见的黄芦草,描绘了一种无尽的孤独和凄清。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往旅者的感慨。幽并指的是边塞地区,这里的旅者都被时光磨砺,沧桑巨变中变得苍老。尘沙可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的无常。

最后“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两句,是诗人对某种生活态度或某类人物的反思。游侠儿通常指的是那些喜欢炫耀自己武功或马匹的人,紫骝则是良马的代名。诗人在这里似乎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去模仿那些只知夸耀自己的武功和高贵马匹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色的描写和对过往旅者生活态度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以及简单生活态度的赞美。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朝代:唐   字:少伯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生辰:698— 756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猜你喜欢

广德官舍二松

杨公休簿领,二木日坚牢。

直甚彰吾节,清终庇尔曹。

幽阴月里细,冷树雪中高。

谁见干霄后,枝飘白鹤毛。

(0)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其三

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

赋家达者无过此,翰苑今朝是独游。

立被御炉烟气逼,吟经栈阁雨声秋。

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0)

送二友游湘中

千里楚江新雨晴,同征肯恨迹如萍。

孤舟泊处联诗句,八月中旬宿洞庭。

为客早悲烟草绿,移家晚失岳峰青。

今来无计相从去,归日汀洲乞画屏。

(0)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

九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

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

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

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

(0)

送赞律师归嵩山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0)

羽林贾中丞

四十年前百战身,曾驱虎队扫胡尘。

风悲鼓角榆关暮,日暖旌旗陇草春。

铁马惯牵邀上客,金鱼多解乞佳人。

胸中别有安边计,谁睬髭须白似银。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