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雄才独占难,应分二斗借人寰。
澄心不出风骚外,落笔全归教化间。
莲幕未来须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可怜丽句能飞动,荀宋精灵亦厚颜。
一石雄才独占难,应分二斗借人寰。
澄心不出风骚外,落笔全归教化间。
莲幕未来须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可怜丽句能飞动,荀宋精灵亦厚颜。
此诗为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名为《赠郑仁规》。全诗通过对书法和文学才华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郑仁规在这两方面才能的高度评价。
首句“一石雄才独占难”暗示郑仁规的文才如同一石之重,不易被人超越。紧接着,“应分二斗借人寰”则意味着他的才华如此丰富,以至于可以分享给他人,惠及天下。
“澄心不出风骚外”描绘了郑仁规内心的清净与平和,没有任何杂念干扰。随后的“落笔全归教化间”则强调他的文笔所至之处,都能起到教诲世人的作用。
中间两句,“莲幕未来须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以莲花与桂树为喻,比喻郑仁规的文学成就和他在学术上的追求,如同高洁的莲花和芬芳的桂树一般,是后来者所仰望且难以企及。
末两句,“可怜丽句能飞动,荀宋精灵亦厚颜”则表达了诗人对郑仁规作品中美好语句的赞赏,以及他在文学上与荀彧、宋玉等古代名家相提并论的才华。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郑仁规文艺造诣的崇高评价,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之间互相推重的学术氛围。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
新晴。
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愁生。
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
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
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
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萦。
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
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虹收残雨。
蝉嘶败柳长堤暮。
背都门、动消黯,西风片帆轻举。
愁睹。
泛画[益鸟]翩翩,鼍隐隐下前浦。
忍回首、佳人渐远,想高城、隔烟树。
几许。
秦楼永昼,谢阁连宵奇遇。
算赠笑千金,酬歌百[王非],尽成轻负。
南顾。
念吴邦越国,风烟萧索在何处。
独自个、千山万水,指天涯去。
别岸扁舟三两只。
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
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
转觉归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诚何益。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繁红嫩翠。
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
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
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
竟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
太平世。
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
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可啻。
向尊前、舞袖飘雪,歌响行云止。
愿长绳、且把飞鸟系。
任好从容痛饮,谁能惜醉。
尤红殢翠。
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
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
解严妆巧笑,取次言谈成娇媚。
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
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
情渐美。
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继。
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
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
待恁时、等著回来贺喜。
好生地。
剩与我儿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