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香里又残春,雨歇林园树色新。
节物已过修禊事,风光犹似永和人。
放衙蜡屐登临晚,载酒题诗赏识真。
知是细侯怜竹马,咏归灯火避行尘。
荼蘼香里又残春,雨歇林园树色新。
节物已过修禊事,风光犹似永和人。
放衙蜡屐登临晚,载酒题诗赏识真。
知是细侯怜竹马,咏归灯火避行尘。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消逝的景象,以及与友人在山中宴饮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友情之温馨。
首联“荼蘼香里又残春,雨歇林园树色新”,以荼蘼花的香气和春末的景色开篇,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荼蘼花虽美,却也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而“雨歇林园树色新”则通过雨水的洗礼,让林园中的树木焕发出新的生机,给人以希望和新生的感觉。
颔联“节物已过修禊事,风光犹似永和人”,提到的是古代的修禊活动,即在春季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以祈求健康和丰收。这里通过“已过修禊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而“风光犹似永和人”则强调了即使时节更替,但美好的自然风光依旧如故,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颈联“放衙蜡屐登临晚,载酒题诗赏识真”,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傍晚时分,穿着木屐(蜡屐)登山游览,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作对的情景。这种自由自在、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知是细侯怜竹马,咏归灯火避行尘”,以“细侯怜竹马”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在这里,“竹马”象征着童年时光,而“咏归灯火避行尘”则意味着在归途中,灯火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同时也避开了世俗的纷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一心清淡本如秋,何必锱铢较两州。
身向宦名虽黾勉,性于人事岂雕锼。
但思簿领忙时俗,便觉溪山静处优。
荔子满盘宁易得,与谁频宴岭边楼。
一气散万有,飞潜异形姿。
乌鹄自昔然,羽翼不可移。
颖也衣褐徒,斓斑乃其宜。
今兹独何事,皓皓涅不淄。
毳毛玉雪如,整整机上丝。
无乃真得仙,传载非诡辞。
骑蟾入广寒,成此一段奇。
长生侣素娥,不受尘土羁。
祇应得得来,隐见必其时。
往牒纪创见,奕奕登瑞旗。
退之号崛强,雄誇见文词。
君侯过人行,精神动皇祇。
屡供平反笑,长咏南陔诗。
异物自来驯,不起山林思。
霜月照庭户,晴云点阶墀。
致此非好玩,于焉卜期颐。
上堂问起居,秀色增两眉。
凌波仙子浓淡妆,六月鉴湖夜乘凉。
低头贪照广寒影,开口失喷清净香。
花县草池漪且渌,疑自鉴湖分一曲。
若为仙子不呈身,无乃主人犹负俗。
新逢好事公子来,十年水郁一旦开。
动摇倒影弄金彩,勾引回风生麝煤。
杰题所扁危亭峙,仙子涵恩勿私喜。
百里黔氓屈者伸,非徒恩汝数仙子。
长安得暇游昆明,紫橐初开有馀馨。
主人顾影头尚黑,仙子闻香眼重青。
钱唐之墟故吴地,子孙复以吴为民。
百世不有云来兴,高者道德次文艺。
万安主簿今诗雄,终未得力翻得穷。
犹馀妻子眼未白,不有江山囊几空。
归欤已动投簪兴,公自规模吾印證。
鬻馀岂不得一丘,耕罢犹堪理三径。
陶潜张翰虽风流,彼归有激公无求。
浙江兀炎古箕颍,吴公徜徉今巢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