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引春根,垂透苍崖底。
绸直老龙须,佶屈修蛇尾。
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
山竹引春根,垂透苍崖底。
绸直老龙须,佶屈修蛇尾。
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开头两句“山竹引春根,垂透苍崖底”,写出了竹子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萌发其根部,长势向下穿过了苍老的山崖,最终达到了深邃的谷底。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幕,也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力强大的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绸直老龙须,佶屈修蛇尾”,则描写了一种奇特的植物形态。这里的“老龙须”和“蛇尾”可能是指某种形状特殊的藤蔓或者枝条,它们或蜿蜒曲折,或挺拔伸展,显示出一种生命力旺盛、形态各异的景象。
最后两句“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这些生长在自然之中的植物怀有深厚的情感。即便是身处需要利用它们来制作鞭子的环境中,诗人也不忍心去破坏这些生命的完整性。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每一份生命都抱有一种敬畏和爱惜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生命哲学,即在欣赏大自然美丽多姿的同时,也要尊重并保护它们的生存权利。
维摩老子菌生庵,门外沧江绿正涵。
夜雨村村拆花柳,春风日日长桑蚕。
晚妆才记海棠睡,朝色俄看禁药酣。
造化新功镇如此,抚诗往往发余惭。
春风吹屧上黄冈,独倚斜阳看武昌。
城郭山川几兴废,祇留元祐姓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