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苏斋师寓斋感赋·其二》
《过苏斋师寓斋感赋·其二》全文
清 / 曹振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当年诗境是诗坛,多少人来剑铗弹。

恩怨谁堪追侠烈,炎凉何意到儒酸。

五千文字撑肠易,八百孤寒下泪难。

苏米斋中悲寂寞,残编散帙孰重刊。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曹振镛所作的《过苏斋师寓斋感赋》系列中的第二首。诗中,作者以当年苏斋(苏轼与米芾的斋号,泛指文人雅集之地)的氛围为背景,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感慨。

首句“当年诗境是诗坛”,描绘了苏斋曾经是文人墨客聚集,诗才横溢的场所,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气息。接着,“多少人来剑铗弹”形象地展现了文人们以诗剑论道,交流思想的场景。

“恩怨谁堪追侠烈,炎凉何意到儒酸”两句,诗人感慨世事变迁,恩怨情仇难以追寻那些豪放的侠义之风,而文人的清高与世态炎凉之间的落差显得尤为辛酸。“儒酸”一词,既指文人的书生气,也暗示了他们在现实中的困境。

“五千文字撑肠易,八百孤寒下泪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同情,虽然丰富的学问可以聊以自慰,但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文人来说,面对生活的艰辛,情感的宣泄却显得格外艰难。

最后,“苏米斋中悲寂寞,残编散帙孰重刊”以苏斋的寂寥和书籍的散乱,象征着文人精神世界的孤独和作品可能被遗忘的命运,流露出对文人士大夫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苏斋的过去和现状,寄寓了对文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和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作者介绍
曹振镛

曹振镛
朝代:清

曹振镛(1755—1835年),字怿嘉,号俪生,安徽歙县人。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少詹事、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以平定喀什噶尔功绩晋封太子太师,旋晋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卒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猜你喜欢

赠临淮李小侯

谁是平阳第一勋,五陵裘马尽输君。

雕弧甲夜弯秦月,彩笔商秋犯楚云。

乐府争传都尉句,孤儿别属子侯军。

他年自扫燕然石,不待班生为勒文。

(0)

王太史元驭奉使东归移疾得请诗以问之

丹书玉节下青霄,拥传春风故里饶。

不为马卿金掌露,欲观枚叔广陵潮。

荷衣半入天香煖,藜杖初分社火遥。

见说蓬壶元咫尺,可将仙骨伴渔樵。

(0)

中庵上人结庵当虎丘之半赋此赠之

法护金田故不悭,何须更买沃洲山。

精蓝半割云霞表,飞锡长留天地间。

花里闭关中酒倦,柳边携榼施茶还。

亦知身世元无染,为拟医王迹未閒。

(0)

张幼于见示新集因寄

才子纷然满后尘,吴门纸价为谁新。

即看明月双投向,也自阳春寡和人。

剖后荆山元有泪,授时湘浦不无神。

莫嫌云树沧江晚,浊酒青灯好细论。

(0)

肖甫自江北移滇臬走使以诗见问赋此奉答

七子翩翩共邺游,座中君岂减应刘。

浮名顾影骄堪失,拙宦藏身老渐收。

望里使星移益部,书来春雪满扬州。

故人沦落无须念,未死能宽薜荔愁。

(0)

奉答于鳞四首·其四

闻道黄河尚倒行,秦中车马失峥嵘。

石鲸寒雨将无动,铜雀条风可再鸣。

天地祇今安战色,故人何处傍诗名。

高秋倘过莲花掌,却忆蓬莱海日生。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