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压重江万里波,半空精铁锁嵯峨。
先生死去云情薄,六国兴来佛事多。
万刹金莲开碧落,一祠茅竹蔽丛萝。
游人但逐僧归去,古隐荒凉谁肯过。
山压重江万里波,半空精铁锁嵯峨。
先生死去云情薄,六国兴来佛事多。
万刹金莲开碧落,一祠茅竹蔽丛萝。
游人但逐僧归去,古隐荒凉谁肯过。
这首诗描绘的是晋代匡庐先生庙的景象,诗人金君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首句“山压重江万里波”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势之峻和江水之浩渺,展现出宏伟的自然景观。次句“半空精铁锁嵯峨”则形象地刻画出庙宇高耸入云,仿佛用铁链锁住山岩的壮观。
第三句“先生死去云情薄”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暗示庙宇虽在,但人物已逝,情感深沉。第四句“六国兴来佛事多”则转而提及历史变迁,佛教兴盛反映了时代的流转,与前文形成对比。
第五句“万刹金莲开碧落”描绘寺庙众多,金色的莲花象征佛法无边,与碧空相映,意境深远。最后一句“一祠茅竹蔽丛萝”则转向现实,简陋的祠庙被茂密的茅竹和藤萝遮掩,流露出一种荒凉与寂寥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以及对庙宇衰败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思考。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
旷然万里馀,际海不见山。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
问乡何处所,目送白云还。
征人去年戍辽水,夜得边书字盈纸。
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
同心再解心不离,书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夜和泪封,贮书只在怀袖中。
莫如书字故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人间惟此路,长得绿苔衣。
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
平生无限事,到此尽知非。
独倚松门久,阴云昏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