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迈道,端拱无为。化怀獯鬻,兵赋句骊。
礼尊封禅,乐盛来仪。合位娲后,同称伏羲。
高皇迈道,端拱无为。化怀獯鬻,兵赋句骊。
礼尊封禅,乐盛来仪。合位娲后,同称伏羲。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说的作品,名为《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钧天舞》。诗中描述了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景,表现了对皇权神圣和宗庙礼仪的颂扬。
“高皇迈道,端拱无为。”这一句表明高贵的皇帝遵循古老的道德,不做无谓之举。这里的“高皇”可能指的是远古的帝王,而“迈道”和“端拱无为”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崇尚的君主理念,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化怀獯鬻,兵赋句骊。”这句话描绘的是古代帝王通过武力征服四方,使得异域之民也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里的“化”指的是文化的传播,而“兵赋句骊”则意味着通过军事力量来巩固边疆。
“礼尊封禅,乐盛来仪。”这两句强调了古代帝王对宗庙祭祀之重视,以及祭典中乐舞的盛大。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礼制和宗族血统的重视。
“合位娲后,同称伏羲。”最后一句表明皇帝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与古代圣人相提并论,这里所说的“娲后”可能是指女娲补天的神话,而“伏羲”则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圣君,常被誉为文化英雄。两者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帝王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示了皇权的崇高与宗庙礼仪的庄严,同时也反映出古代中国对于中央集权、文化认同和祖先崇拜的价值观。
此恨君知否。问何年、香消南国,美人黄土。
结绮新妆看未竟,莫报诸军飞渡。
待领略、倾城一顾。
若使金瓯常怕缺,纵繁华、千载成虚负。
琼树曲,倩谁谱。重来庚信哀难诉。
是耶非、乌衣朱雀,旧时门户。
如此江山刚换得,才子几篇词赋。
吊不尽、人间今古。
试上雨花台上望,但寒烟衰草秋无数。
听嘹唳,雁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