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未定欲何之,万里还家一衲随。
湖海班荆无姓氏,风尘面壁有须眉。
身当持钵飘零日,魂忆投诗恸哭时。
故国鱼龙秋寂寞,不堪凭吊向昆池。
干戈未定欲何之,万里还家一衲随。
湖海班荆无姓氏,风尘面壁有须眉。
身当持钵飘零日,魂忆投诗恸哭时。
故国鱼龙秋寂寞,不堪凭吊向昆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懒云道人”的僧侣归乡的旅程,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联“干戈未定欲何之,万里还家一衲随”开篇即点出战乱背景,道人虽远行万里,却只携一袭袈裟,表现了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修行态度。
颔联“湖海班荆无姓氏,风尘面壁有须眉”进一步刻画了道人的形象,他不求名利,不记姓氏,只在风尘中静坐面壁,修炼心性,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颈联“身当持钵飘零日,魂忆投诗恸哭时”则转而描述道人在世间的漂泊与内心的挣扎,手持钵盂,四处流浪,但每当回忆起往昔的诗歌与泪水,心中难免涌起悲痛之情,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尾联“故国鱼龙秋寂寞,不堪凭吊向昆池”以“故国鱼龙秋寂寞”描绘了故乡的萧瑟景象,暗示了道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不堪凭吊向昆池”一句,表达了道人面对故乡的追忆与缅怀,却无法亲临其境的遗憾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人复杂的心境与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时代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晓来极目同云,暧空降雪花零乱。
平生尘想,老来俗状,都齐惊散。
玉凤凌霄,素虬横海,一杯相劝。
任霓裳学舞,梅妆作面,终不似、天裁剪。
正是年华美满。斗迎春、巧飞钗燕。
冲寒醉眼,倚空长揖,群仙笑粲。
说道瑶池,有人来报,西真开宴。
便争回蕊佩,高驰羽驾,卷东风转。
晨光澹凉月,霁宇来清风。
轻舟泛涟漪,初旭升曈眬。
水气散洲渚,蔓花缀榛丛。
我行何所之,故林翳蒿蓬。
舍棹理幽径,开颜揖前峰。
出门望平皋,良苗郁以葱。
恭惟昔先人,有此一亩宫。
遗字满尘壁,所忧非困穷。
但愿君与相,燮调致年丰。
谅哉烈士心,举世故莫同。
踟蹰不忍去,恻怆结微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