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焚宝鸭烛金莺,道是使君此日生。
品拟黄花秋色淡,节徵古柏岁寒荣。
登龙士共三多祝,附骥余同再拜赓。
应识他年归去后,还将洛邑会耆英。
香焚宝鸭烛金莺,道是使君此日生。
品拟黄花秋色淡,节徵古柏岁寒荣。
登龙士共三多祝,附骥余同再拜赓。
应识他年归去后,还将洛邑会耆英。
这首诗以“曹仁宪谨荣寿”为题,出自清代诗人林扬声之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寿辰主人的崇高敬意与美好祝愿。
首句“香焚宝鸭烛金莺”,以“宝鸭”和“金莺”作为香炉和烛台的形容词,不仅描绘出寿宴的华贵氛围,也隐含着对寿星的尊崇之情。香烟袅袅,烛光摇曳,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温馨的场景。
“道是使君此日生”,直接点明了寿辰的主题,表达了对寿星出生之日的庆祝与祝福。这里的“使君”是对官员或贵族的尊称,体现了对寿星身份的尊重。
“品拟黄花秋色淡,节徵古柏岁寒荣”,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寿星的品格与长寿。黄花在秋天虽淡,却依然绽放,象征着寿星的坚韧不拔;古柏在严冬中依然茂盛,寓意寿星的长寿与威严。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既增添了诗意,又深化了主题。
“登龙士共三多祝,附骥余同再拜赓”,这里使用了“登龙”和“附骥”的典故,分别指代高升和追随,表达了众人对寿星的美好祝愿与敬仰之情。同时,“三多”和“再拜”则进一步强调了祝福的深厚与虔诚。
最后一句“应识他年归去后,还将洛邑会耆英”,预示着未来的某一天,寿星离开尘世后,人们将在洛邑(古代洛阳,常被用来象征文化中心)聚集,与众多德高望重的老者一同怀念与庆祝他的功德。这不仅是对寿星一生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表达了对寿辰主人的崇高敬意,还蕴含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魅力。
今年剩有冬一月,今冬先得半月春。
留春借冬皆乐事,但苦世上无閒人。
平皋梅花如雪浪,夜色晨光迷滉漾。
就中红香清且妍,风流故在海棠上。
昨夜月明天不寒,梦中走马来花前。
旧时都下千金买,翻弃草莽不值钱。
性情贵远初厌近,久不见之端可怜。
今朝起拣白髭须,未能免俗为花娱。
小车駊騀溪石滑,一竿挂酒悬长鱼。
无人对饮花为伴,小奴亦解吹长管。
花应怜我老而狂,起舞踏影月凌乱。
老人更醉三十年,不为酒仙即花仙。
莫笑斯楼小,因高势自尊。
江山图万井,烟树点千村。
斫却月中桂,烹他海上鲲。
乘槎八月半,与子探河源。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愁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