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泰畤,定天衷。思心睿,谋筮从。建表蕝,设郊宫。
田烛置,爟火通。历元旬,律首吉。饰紫坛,坎列室。
中星兆,六宗秩。乾宇晏,地区谧。大孝昭,祭礼供。
牲日展,盛自躬。具陈器,备礼容。形舞缀,被歌钟。
望帝阍,耸神跸。灵之来,辰光溢。洁粢酌,娱太一。
明辉夜,华皙日。裸既始,献又终。烟芗鬯,报清穹。
飨宋德,祚王功。休命永,福履充。
营泰畤,定天衷。思心睿,谋筮从。建表蕝,设郊宫。
田烛置,爟火通。历元旬,律首吉。饰紫坛,坎列室。
中星兆,六宗秩。乾宇晏,地区谧。大孝昭,祭礼供。
牲日展,盛自躬。具陈器,备礼容。形舞缀,被歌钟。
望帝阍,耸神跸。灵之来,辰光溢。洁粢酌,娱太一。
明辉夜,华皙日。裸既始,献又终。烟芗鬯,报清穹。
飨宋德,祚王功。休命永,福履充。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颜延之所作的《宋南郊登歌三首》中的第三首《飨神歌》,描绘了宋朝皇帝在南郊举行祭祀仪式的宏大场面和虔诚之心。
首先,诗中提到“营泰畤,定天衷”,意味着在选定的地点(泰畤)进行祭祀,以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之心。接着,“思心睿,谋筮从”表明了祭祀前的深思熟虑与占卜决策,确保仪式的神圣与正确性。
“建表蕝,设郊宫”描述了建立祭祀标志和设立郊外宫殿的过程,为仪式的举行做好了物质准备。“田烛置,爟火通”则涉及了点燃田间之烛和烽火台的火焰,以示警戒与传递信息,确保仪式顺利进行。
“历元旬,律首吉”强调了选择黄道吉日进行祭祀的重要性,以期得到上天的庇佑。“饰紫坛,坎列室”描绘了装饰紫色祭坛,按照八卦布局排列室内设施,体现了古代祭祀的严谨与神秘。
“中星兆,六宗秩”表示通过观察中天之星象来预示祭祀的吉凶,并对六宗(即天地四方)进行祭祀,彰显了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敬畏。“乾宇晏,地区谧”形容了祭祀时天空晴朗、大地宁静的祥和氛围。
“大孝昭,祭礼供”表达了通过祭祀展现的深厚孝道精神,以及对礼仪的严格遵守。“牲日展,盛自躬”说明了在祭祀日展示祭品,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对祖先与神灵的敬重。
“具陈器,备礼容”强调了祭祀用品的完备与仪式的庄重。“形舞缀,被歌钟”描绘了舞蹈与音乐的表演,增添了仪式的欢乐气氛。“望帝阍,耸神跸”表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期待。
“灵之来,辰光溢”表达了对神灵降临的期待与喜悦。“洁粢酌,娱太一”说明了通过清洁的祭品与醇酒来取悦至高无上的神灵。“明辉夜,华皙日”形容了夜晚的光辉与白天的灿烂,象征着祭祀的辉煌与荣耀。
“裸既始,献又终”描述了祭祀仪式的开始与结束。“烟芗鬯,报清穹”表示通过烟雾、香气和鬯酒向苍穹表达敬意与感谢。“飨宋德,祚王功”强调了通过祭祀来颂扬宋朝的美德与帝王的功绩。
“休命永,福履充”表达了对长久和平与丰裕生活的祈愿,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整体而言,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严与神圣,以及人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国家与社会美好未来的期盼与祝福。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