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水调歌头·赋三门津》,描绘了黄河三门峡的壮丽景象和深沉历史感。首句“黄河九天上”以夸张手法展现黄河源头的高远,接下来通过“人鬼瞰重关”暗示其地势险峻。诗人运用比喻,将黄河比作吕梁山的千仞峭壁和钱塘江的八月怒潮,形象地描绘出其气势磅礴。
“直下洗尘寰”表达黄河水势之大,能涤荡世间尘埃,而“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则写出黄河奔腾中,唯有山峰依然静立,象征着自然力量与静谧的对比。
下片转向对三门峡险峻的感慨,“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描绘了险峻的山势难以攀登,暗含人世间的艰难与神秘。诗人质疑人类为何要在此设险,进而引申到揭示历史秘密和人性善恶的主题。
最后,诗人以神话传说中的勇士形象——燃犀者和佽飞,以及骑鲸客来象征力量和智勇,表达对掌控自然、抵挡灾难的渴望,呼唤英雄人物来驾驭这股狂澜。
整体上,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黄河三门津的壮观景象,同时融入了哲理思考和历史寓意,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