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九溪曲,获此烟中岫。
下临十八涧,土石吐奇秀。
到寺不知门,风枝接飞溜。
乔楠千万株,劲与竹同瘦。
巢鸟无高心,阴阴失昏昼。
微觉世可悲,仰窥天如窦。
松颠阁已欹,法雨泉可嗽。
古意在微茫,名山谢雕镂。
凭高纳万态,海色上襟袖。
返照失中峰,群山有迁就。
吾衰意何择,幽极神转瞀。
了知出世难,清景付驰骤。
行尽九溪曲,获此烟中岫。
下临十八涧,土石吐奇秀。
到寺不知门,风枝接飞溜。
乔楠千万株,劲与竹同瘦。
巢鸟无高心,阴阴失昏昼。
微觉世可悲,仰窥天如窦。
松颠阁已欹,法雨泉可嗽。
古意在微茫,名山谢雕镂。
凭高纳万态,海色上襟袖。
返照失中峰,群山有迁就。
吾衰意何择,幽极神转瞀。
了知出世难,清景付驰骤。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山林的旅行,诗人行经曲折的九溪,最终到达理安寺。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寺庙的静谧氛围。
首句“行尽九溪曲,获此烟中岫”,描绘了诗人穿越蜿蜒曲折的溪流,最终抵达一片被烟雾缭绕的山峰。接着,“下临十八涧,土石吐奇秀”则展示了山间十八条溪涧的壮丽景色,以及岩石泥土中散发出的奇特美丽。
“到寺不知门,风枝接飞溜”描述了诗人进入寺庙时的景象,只见风吹动树枝,与飞溅的水珠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乔楠千万株,劲与竹同瘦”描绘了寺庙周围生长着众多高大的楠木,它们的坚韧与周围的竹子相映成趣。
“巢鸟无高心,阴阴失昏昼”通过描写巢居于树上的鸟儿,表达了山林中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下来,“微觉世可悲,仰窥天如窦”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天空的仰望,仿佛在寻找心灵的慰藉。
“松颠阁已欹,法雨泉可嗽”描绘了松树顶端的阁楼倾斜,以及寺庙中的法雨泉声,增添了诗中的禅意。最后,“古意在微茫,名山谢雕镂”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反对过度的人工雕琢。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一阵催花雨。正愁人、愁春未醒,梦痕浓处。
同倚酒家楼上曲,瘦怯东风无主。
记故馆、樱桃几树。
料得帘栊间病酒,茜窗边、燕语人无语。
新脸晕,旧眉妩。醉中空觅杨枝舞。
怨兰宵、泪零残烛,小阑朱户。
冷冷凄凄花朝夕,婉晚芳韶飘去。
休负了、娇红庭宇。
十幅蛮笺双翠管,一行行、都是销魂句。
宛转意,情谁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