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鳞六六巴江到,蛮笺百番相赠。
海藻输华,溪藤让滑,幅幅琉璃光莹。粉痕红凝。
更染透桃花,十分妍靓。
韵事流传,锦官城外薛涛井。
宫中晓寒曾赋,衍波题未了,仙梦催醒。
冶习销磨,香词零落,不似当年吟兴。旧游追省。
把袍袄留题,遍钞还剩。待仿银钩,拨灯销夜永。
文鳞六六巴江到,蛮笺百番相赠。
海藻输华,溪藤让滑,幅幅琉璃光莹。粉痕红凝。
更染透桃花,十分妍靓。
韵事流传,锦官城外薛涛井。
宫中晓寒曾赋,衍波题未了,仙梦催醒。
冶习销磨,香词零落,不似当年吟兴。旧游追省。
把袍袄留题,遍钞还剩。待仿银钩,拨灯销夜永。
这首《齐天乐》是清代诗人杨芳灿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出一种高雅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首先,“文鳞六六巴江到,蛮笺百番相赠”,开篇即以巴江的水流和蛮笺(古代四川地区所产的纸张)的交换,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文化的交流。巴江的水波荡漾,仿佛连接着两地的情谊;而蛮笺的百番相赠,则寓意着友谊的长久与不断深化。
接着,“海藻输华,溪藤让滑,幅幅琉璃光莹”几句,运用了海藻、溪藤等自然界的元素,来比喻纸张的质地与色泽之美,形象地描绘出蜀笺的珍贵与独特。海藻的华美、溪藤的滑润,与“琉璃光莹”的蜀笺相互映衬,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粉痕红凝。更染透桃花,十分妍靓”则进一步赞美蜀笺的色彩与纹理,将之比作桃花的鲜艳与娇嫩,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鲜活。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蜀笺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
“韵事流传,锦官城外薛涛井”一句,提到了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故事,借以表达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与敬仰。薛涛井作为文化符号,象征着诗歌与艺术的传承,使得整首诗在展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
最后,“旧游追省。把袍袄留题,遍钞还剩。待仿银钩,拨灯销夜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惜,以及对未来继续创作、传承文化的期待。通过“袍袄留题”、“仿银钩”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夜晚创作时光的珍视与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齐天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尊重,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文化韵味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