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沧海上,遁迹傍衡门。
老去愁明镜,忧来藉酒樽。
何当招隐士,谁更饭王孙。
绝塞烟花满,惊沙日月昏。
遗民悲燕雀,所至赋鸡豚。
雨雪新交少,诗书宿好敦。
羞为孟尝客,不受信陵恩。
庶草迎青帝,孤梅傲粉昆。
几时回北极,行在访南奔。
莫复凭高望,东风积泪痕。
十年沧海上,遁迹傍衡门。
老去愁明镜,忧来藉酒樽。
何当招隐士,谁更饭王孙。
绝塞烟花满,惊沙日月昏。
遗民悲燕雀,所至赋鸡豚。
雨雪新交少,诗书宿好敦。
羞为孟尝客,不受信陵恩。
庶草迎青帝,孤梅傲粉昆。
几时回北极,行在访南奔。
莫复凭高望,东风积泪痕。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的《奉怀潜夫先生用前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潜夫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世事变迁、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十年沧海上,遁迹傍衡门”,以“沧海”喻指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遁迹”二字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的逃避,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颔联“老去愁明镜,忧来藉酒樽”,通过“明镜”和“酒樽”这两个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而产生的愁绪和忧虑。诗人借酒浇愁,试图在醉梦中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
颈联“何当招隐士,谁更饭王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邀请志同道合的隐士共话桑麻,远离尘嚣。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讽刺。
尾联“绝塞烟花满,惊沙日月昏”,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战火纷飞的画面,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诗人以“烟花”和“惊沙”对比,既展现了边塞的美丽景色,又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生活、社会现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