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湿斜晖,残红阁翠微。
寺遥僧过少,河涨客来稀。
习静留云住,乘閒放鹤飞。
几农侵月散,知罢桔槔归。
小雨湿斜晖,残红阁翠微。
寺遥僧过少,河涨客来稀。
习静留云住,乘閒放鹤飞。
几农侵月散,知罢桔槔归。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奉和公相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画面。首句“小雨湿斜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细雨润湿斜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静谧。次句“残红阁翠微”则通过“残红”和“翠微”表现了暮色中凋零的花朵和远处山色的交融,富有诗意。
第三句“寺遥僧过少”写出了寺庙偏远,僧人行踪稀疏,反映出环境的清寂。第四句“河涨客来稀”进一步强调了因河水上涨而来的旅人寥寥无几,增添了空间的空旷感。
第五、六句“习静留云住,乘閒放鹤飞”借云彩和白鹤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几农侵月散,知罢桔槔归”描绘了农夫们在月光下劳作完毕,扛着桔槔(古代灌溉工具)回家的情景,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忙碌世事的超脱。
天福六年索葛子,青丝白马烟尘起。
花山山畔竖逆旗,顾盼中原探囊里。
桓桓大将张从恩,雕戈贝胄朱旗翻。
奄忽从天下风雨,萧萧万灶声无喧。
吁嗟丧乱如崩土,父既摧兮子亦虏。
游魂半夜窜襄州,回首当枢岂为主。
事去人亡六百秋,缺斨破斧沉高丘。
山门流水汤汤去,落日千峰生暝愁。
山居园桃开,婉婉有生意。
宁知丧乱年,十九皆涕泪。
游蜂去复旋,邻鸟亦来憩。
何讶风尘人,花下一谋醉。
羲和驭双丸,万古不留滞。
及时畅生机,枯菀本无计。
京华斗麇鼯,乡园竟榛秽。
对此眼暂明,冥默足幽思。
韶华讵可回,安用掩吾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