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听清歌声遏云,风前兰佩又闻薰。
并刀一剪湘江水,可似湘娥百叠裙。
才听清歌声遏云,风前兰佩又闻薰。
并刀一剪湘江水,可似湘娥百叠裙。
这首诗描绘了音乐与美人的巧妙结合,以及对湘江水与湘娥裙摆的细腻对比。首句“才听清歌声遏云”,以“遏云”二字形象地展现了歌声的高亢与动听,仿佛能阻止云朵的飘动,营造出一种震撼心灵的音乐氛围。接着,“风前兰佩又闻薰”则通过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描绘,将画面感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暗示着在轻风拂面之时,佩戴着兰花装饰的女子香气四溢,增添了几分柔美与雅致。
“并刀一剪湘江水,可似湘娥百叠裙”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并刀象征着技艺的精湛与锐利,而湘江水则代表了自然界的流动与变化。通过“一剪”这一动作,诗人将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技艺联系起来,暗示着通过艺术的创造,能够捕捉和表达出自然之美。同时,将湘江水与湘娥(传说中的湘水女神)的百叠裙进行对比,既赞美了湘娥的美丽与神秘,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能够超越自然之美的赞叹。整首诗通过对音乐、服饰、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高度赞赏。
翠箔红窗映大堤,远来清饮叹参差。
盈盈积水东西隔,脉脉幽怀彼此知。
渌酒谩传工破闷,主人何敢怪颦眉。
明朝看月云开未,试与詹家一问龟。
坐客经年半已非,喜君重到暂相依。
不嫌爱酒樽频倒,只怕题诗纸屡飞。
耿耿幽怀谁与诉,徐徐细酌未应违。
従今更肯相过否,几误风吹白版扉。
发函宽大一封书,卧阁雍容三日余。
旋见雪花投夜落,未应天意与人疏。
瓦干淅淅初鸣霰,畦润渐渐想没锄。
高会梁园遗胜在,早知词赋似相如。
春秋无麦自当书,况复秋田水潦余。
一雪端来救焦槁,千箱乞与等亲疏。
消残温疠曾非药,蚀遍陈根不用锄。
犹恐远村沾未足,试呼农圃问何如。
茧纸铺庭几误书,杨花糁迳未春余。
积随平野分高下,舞信微风作密疏。
解使游人似姑射,仍令飞鸟变舂锄。
共惊天巧无能学,造物无心本亦如。
出处平生共,江淮恨不来。
宦游良误我,老病赋怀哉。
徇物终今世,量书尽几堆。
归耕少忧患,惟有仰春雷。
〈蜀中谓田无水利者为雷鸣田。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
红印封咸豉,黄罂分井泉。
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
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
行役饶新喜,临川逢故人。
相看对泉石,怜我在埃尘。
会合终多故,分张类有神。
南游得如愿,梦想霅溪春。
长恐冬无雪,今朝忽暗空。
细声闻簌簌,远势望蒙蒙。
湿润犹兼雨,倾斜半杂风。
丰登解多事,欢喜助三农。
骄阳不能久,密雪自相催。
急霰初鸣瓦,飞花旋集台。
着人消瘴疫,覆麦长根荄。
欲试樽中物,门前问客来。
久有归耕意,西山百亩田。
雪来殊不恶,酒熟自相便。
一被簪裳裹,长遭罗网牵。
飞霙迫残腊,愁思渡今年。
忧愁不可缓,风雪故相撩。
试问五斗米,能胜一束樵。
耕耘终亦饱,哺啜定谁邀。
寒暑不须避,倾危且自遥。
雪霜何与我,忧思自伤神。
忠信亦何罪,才名空误身。
归来聊且止,老去莫逢嗔。
樽酒它年事,相看醉此晨。
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
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
汹涌山方坏,澄清练不收。
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