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本越中鸟,何年来此啼。
羽毛浑自媚,言语使人迷。
隐隐穿松障,萧萧渡竹溪。
断肠听不得,归路日平西。
尔本越中鸟,何年来此啼。
羽毛浑自媚,言语使人迷。
隐隐穿松障,萧萧渡竹溪。
断肠听不得,归路日平西。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闻鹧鸪》描绘了一只来自越中的鹧鸪鸟,在异地鸣叫的情景。首句以“尔本越中鸟”起笔,表达了对鹧鸪来历的追溯,暗示其远离故乡的飘零之感。次句“何年来此啼”则引发读者对鸟儿为何来到此处的疑问,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羽毛浑自媚”描绘了鹧鸪美丽的羽毛,暗示其自然的魅力,而“言语使人迷”则通过其动人的叫声,传达出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接下来,“隐隐穿松障,萧萧渡竹溪”通过动态的场景,展现了鹧鸪在林间竹溪间的轻盈身影,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两句“断肠听不得,归路日平西”直抒胸臆,表达了听到鹧鸪啼声后,诗人内心因思乡而产生的愁肠百结,以及时间流逝,夕阳西下,更显归乡无望的凄凉。整首诗以鹧鸪为媒介,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