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包牺氏,爰初辟乾坤。
乾行配天德,坤布协地文。
仰观玄浑周,一息万里奔。
俯察方仪静,隤然千古存。
悟彼立象意,契此入德门。
勤行当不息,敬守思弥敦。
吾闻包牺氏,爰初辟乾坤。
乾行配天德,坤布协地文。
仰观玄浑周,一息万里奔。
俯察方仪静,隤然千古存。
悟彼立象意,契此入德门。
勤行当不息,敬守思弥敦。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斋居感兴二十首》中的第十一首。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中国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诗体现了朱熹在斋居时的内心感悟与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古代的包牺氏,这位传说中的伏羲氏被认为是八卦和易经的创始人,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起源。接着,诗人通过“仰观”和“俯察”,描绘了对宇宙宏观与微观世界的深刻思考。他观察到宇宙运行的规律,如同天之德行,地之纹理,既宏大又细腻。这种观察不仅限于自然现象,更深入到哲学层面,探讨宇宙与人类社会的内在联系。
“悟彼立象意,契此入德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而深入道德的探索。他认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应当坚持不懈,保持敬畏之心,深化对道德的理解和遵循。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朱熹对于宇宙、自然与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学术研究中所秉持的勤奋与严谨态度。它不仅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思,也反映了宋代理学思想的重要特点——将自然哲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追求知识与道德的统一。
牙鼓声中,又妆点、千红万绿。
春试手,银花影粲,雪梅香馥。
归梦不知家近远,飞帆正挂天西北。
记年时、歌舞绮罗丛,凭谁续。烟水迥,云山簇。
劳怅望,伤追逐。把蛛丝鹊喜,意□占卜。
月正圆时羞独照,夜偏长处怜孤宿。
悔从前、轻被利名牵,征尘扑。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
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
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
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
孤忠耿耿,剑铓冷浸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