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西陵树,萧条歌吹声。
客愁连断雁,地古更荒城。
山色娇新雨,河流怒不平。
浮云台上起,不尽古今情。
蔼蔼西陵树,萧条歌吹声。
客愁连断雁,地古更荒城。
山色娇新雨,河流怒不平。
浮云台上起,不尽古今情。
这首《西陵》诗,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描绘了西陵的凄凉景象与深沉情感。
首联“蔼蔼西陵树,萧条歌吹声”,以“蔼蔼”形容树木茂盛,却衬托出一种寂寥之感;“萧条”则直接点明了环境的冷清与荒凉,仿佛连往日的欢歌笑语都已消散,只剩下空荡荡的回音。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孤寂而哀伤的世界中。
颔联“客愁连断雁,地古更荒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哀愁的情绪。这里的“断雁”指的是失群的大雁,它们形单影只,象征着漂泊无依的游子,其叫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而“地古更荒城”则描绘了一片古老而荒废的景象,城池的破败与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生命的脆弱。
颈联“山色娇新雨,河流怒不平”,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雨后的山色显得格外清新,仿佛大自然也因雨水的洗礼而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河流却在怒吼,波涛汹涌,似乎在表达对命运不公的不满。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既美好又充满力量的一面,同时也暗示了人世间的复杂与不公。
尾联“浮云台上起,不尽古今情”,以“浮云”为喻,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人事与情感。云台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正如人生中的种种情感与经历,难以捉摸,也难以完全表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西陵》诗通过对西陵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客愁、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幅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深沉情感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龙洲先生非腐儒,胸中义气存壮图。
重华请过补缺典,一疏抗天肝胆粗。
中原丧失国破碎,终日愤懑夜起呼。
往筹恢复诣公衮,论矛听盾事大殊。
芒鞋破袜世途涩,蒯缑短剑秋风孤。
登高聊且赋感慨,江山故在英雄无。
权门欲招脚版硬,顾逐诗朋兼酒徒。
寻常一饮空百壶,卖文赎劵黄公垆。
酒豪欲便蹈东海,故人留昆亦须臾。
玉山固是埋玉地,岁惟三百骨已枯。
三朝封树载起废,人重风节非人驱。
呜呼人重风节非人驱,龙洲龙洲真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