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
《竹》全文
宋 / 丁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自保猗猗绿,谁怜冉冉根。

紫花含凤实,绣箨抱龙孙。

扫月仙坛静,摇风雪雾昏。

彤竿思化杖,绀叶想开樽。

(0)
翻译
自我保护着翠绿的生长,又有谁来怜惜那渐渐伸展的根系。
紫色花朵中孕育着凤凰般的果实,精致的笋壳包裹着小龙般的后代。
在月光下扫过仙人坛,显得格外宁静,风吹过,带来一片雪雾迷茫。
红色的手杖让人想起转化的力量,深青的叶子让人幻想开启美酒的盛宴。
注释
自保:自我保护。
猗猗:茂盛的样子。
绿:绿色。
谁怜:谁来怜惜。
冉冉:渐渐。
根:根系。
紫花:紫色花朵。
含:孕育。
凤实:凤凰般的果实。
绣箨:精致的笋壳。
龙孙:小龙般的后代。
扫月:月光下扫过。
仙坛:仙人坛。
静:宁静。
摇风:风吹过。
雪雾:雪雾。
彤竿:红色的手杖。
思化:想起转化的力量。
化杖:象征转化的杖。
绀叶:深青的叶子。
想开樽:幻想开启美酒的盛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景图。"自保猗猗绿,谁怜冉冉根"写出了竹子自己守护着它们茂密的绿色和坚固的根基,没有人去怜悯这些看似脆弱却又坚韧的植物。

"紫花含凤实,绣箨抱龙孙"中的"紫花"可能指的是竹中开出的稀有美丽之物,或许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绣箨抱龙孙"则形象地表达了竹叶间仿佛藏匿着的生机与繁衍。

"扫月仙坛静,摇风雪雾昏"描写了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竹林在夜晚的宁静中,似乎连月光都能轻轻扫过,而那飘动的风则带来了如同雪花般的细碎感受,同时也带来了一丝迷离。

"彤竿思化杖,绀叶想开樽"表达了诗人对竹之用途的深情思考。"彤竿"可能指的是用红色的装饰品装点的竹杖,而"绀叶"则是竹叶的美丽。诗人似乎在思念着将这些美好的自然元素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丁谓

丁谓
朝代:宋   字:谓之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生辰:966-1037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猜你喜欢

次韵五诗·其一山行野老问年

田夫笑把褐衣牵,争问壶中别有天。

齿发虽衰浑未觉,精神愈胜果何缘。

公言已老偶能尔,我本无心只自然。

再祷百分才及一,定应椿寿八千年。

(0)

次韵十诗·其七

自怜鹤发奉慈亲,家舅还欣托宝邻。

已向云间收倦翼,甘从波底作潜鳞。

幸然松菊连三径,谁谓神仙隔一尘。

野服相从成二叟,不须更现宰官身。

(0)

永嘉天庆观

斗口横安华盖山,茂林修竹路湾环。

琳宫迥出沧瀛表,羽士如游昆阆间。

东挹江山穷望眼,西临阛阓笑尘寰。

自知去此无多日,著意来寻一饷閒。

(0)

王夫人挽词

妇德胜贤士,嫠居成大家。

阴功宜有后,馀庆尚无涯。

杨恽出司马,陶潜传孟嘉。

文昌纪遗范,外氏倍增华。

(0)

鹿伯可郎中园池杂咏.松岭

翠云深处曳枯筇,插碧堂堂十八公。

全似华阳隐君子,挂冠归去听松风。

(0)

送赵清臣宰姚江·其一

玉立君家好弟兄,蓝田风采照花城。

版舆寿母人间盛,千里何曾去送迎。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