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与时相会,声华孰可攀。
东堂升秘籍,内阁叙清班。
馀庆千年远,浮生一梦还。
故乡闻讣日,云黯四明山。
材与时相会,声华孰可攀。
东堂升秘籍,内阁叙清班。
馀庆千年远,浮生一梦还。
故乡闻讣日,云黯四明山。
这首挽诗《天章俞待制挽诗三首(其一)》由宋代诗人杨杰所作,通过对逝者俞待制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首句“材与时相会”,赞美俞待制的才能与时代相契合,暗示其才华横溢,与时代精神相呼应。接着“声华孰可攀”一句,表达了俞待制在声望与成就上的卓越,无人能及,凸显其非凡的地位与影响力。
“东堂升秘籍,内阁叙清班”描绘了俞待制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他被提升至东堂,编纂秘籍,位列内阁,叙于清班,彰显其在国家文治武功中的重要角色。
“馀庆千年远,浮生一梦还”则表达了对逝者身后之福泽的祝愿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余庆,即遗留的恩泽,意味着俞待制的美德与功绩将长久地影响后世;而“浮生一梦还”,则是对人生如梦幻泡影的深刻领悟,表达了对逝者生命短暂的哀叹。
最后,“故乡闻讣日,云黯四明山”以故乡的哀痛和自然界的反应,进一步强化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当噩耗传来,故乡为之黯然,四明山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悼诗的独特魅力。
我亦南行矣。话平生、伤谗怨别,淮公相似。
考献徵文成底用,选色谈空而已。
尽销尽、恩雠心事。
但记梅花偕隐约,有楼台、窈窕春山里。
拿舟去,五湖水。悠悠百口都休理。
看依然、东涂西抹,吴门燕市。
漫道刘安宾客好,愧对美人名士。
更莫问、平原公子。
说剑吹箫须趁早,怕年华、渐暮风情死。
高唱罢,夜乌起。
功成唾手,侯王那比,倾城难再。
千骑迎来,依旧十分华彩。
婵娟身系兴亡局,一霎笑颦双黛。
恁悤悤、又见昆明劫火,剩妆楼在。
记当年,有春风图画,珠佩江皋初解。
转眼黄紽,勘破华鬘色界。
分明高鸟,良弓志绝,胜冤禽填海。
展生绡、还诵吴郎旧曲,泪珠同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