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归根白露零,寒蛬欲蛰动酸吟。
每惊世事如翻手,难保人生不负心。
旷野嗟嗟三献玉,权门诩诩四知金。
旧来梁上称君子,犹自潜形伺夜深。
草木归根白露零,寒蛬欲蛰动酸吟。
每惊世事如翻手,难保人生不负心。
旷野嗟嗟三献玉,权门诩诩四知金。
旧来梁上称君子,犹自潜形伺夜深。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闲书二首(其二)》。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草木归根白露零,寒蛬欲蛰动酸吟。”这两句描绘出秋末将近的景象,草木凋零,露水凝结,寒冷中蛙准备蛰变而发出悲伤的鸣叫。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每惊世事如翻手,难保人生不负心。”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世事变幻无常的惊叹,以及面对这种变化,个人生命运难以自保,不免有所遗憾的悲哀。
“旷野嗟嗟三献玉,权门诩诩四知金。”这里的“旷野”指广阔的原野,“三献玉”和“四知金”则是比喻官场中的投机取巧之举。诗人通过这两句批判了当时官场上的奸佞和贪污现象。
“旧来梁上称君子,犹自潜形伺夜深。”“梁上”可能指的是隐居之所,“君子”则是对品德高尚者的称呼。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过去也曾有过美好的声誉,但如今却选择了退隐,静观世事,在夜深人静时伺察着自己的内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方回的文学才华,更透露出他对于功名、世道和个人命运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