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閒书二首·其二》
《閒书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草木归根白露零,寒蛬欲蛰动酸吟。

每惊世事如翻手,难保人生不负心。

旷野嗟嗟三献玉,权门诩诩四知金。

旧来梁上称君子,犹自潜形伺夜深。

(0)
注释
草木:自然界中的植物。
归根:返回根基。
白露:秋天的露水。
寒蛬:寒冷的蟋蟀。
欲蛰:准备冬眠。
酸吟:低沉的鸣叫声。
世事:世间之事。
翻手:比喻变化迅速。
负心:违背初衷或忠诚。
旷野:空旷的野外。
三献玉:三次献出珍贵的玉,象征诚意。
权门:有权势的家庭或阶层。
四知金:形容财富和名声。
潜形:隐藏身形。
伺:等待。
夜深:深夜。
翻译
草木在秋夜回归根部,白露滴滴落下,寒冷的蟋蟀似乎在低声鸣叫,准备冬眠。
世间变化无常,如同翻手为云,让人难以预料,人生的忠诚也难以保证始终不变。
在荒野中,人们感叹不已,献出珍贵的玉,权贵之家则炫耀他们的财富和名声。
过去,人们曾把梁上的君子当作高尚之人,但他们仍隐藏身形,在深夜里悄然活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闲书二首(其二)》。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草木归根白露零,寒蛬欲蛰动酸吟。”这两句描绘出秋末将近的景象,草木凋零,露水凝结,寒冷中蛙准备蛰变而发出悲伤的鸣叫。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每惊世事如翻手,难保人生不负心。”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世事变幻无常的惊叹,以及面对这种变化,个人生命运难以自保,不免有所遗憾的悲哀。

“旷野嗟嗟三献玉,权门诩诩四知金。”这里的“旷野”指广阔的原野,“三献玉”和“四知金”则是比喻官场中的投机取巧之举。诗人通过这两句批判了当时官场上的奸佞和贪污现象。

“旧来梁上称君子,犹自潜形伺夜深。”“梁上”可能指的是隐居之所,“君子”则是对品德高尚者的称呼。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过去也曾有过美好的声誉,但如今却选择了退隐,静观世事,在夜深人静时伺察着自己的内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方回的文学才华,更透露出他对于功名、世道和个人命运深刻的思考。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仲春入直四首·其四

广寒宫阙插青冥,一带西山簇画屏。

霁雪光风融上苑,满城春意护龙庭。

(0)

九月一日还自上京途中纪事十首·其八

洪赞地何高,居人汲井劳。

二钱博斗水,百丈曳修绹。

石乱山馀骨,沙深溪不毛。

岂知江海上,终日厌波涛。

(0)

浮梁秋晓书事三首·其三

众山围我独,极目但风烟。

政自门无辙,何须坐有毡。

谪龙才七日,鸣鸟待三年。

岂不心如铁,居然发早宣。

(0)

题王元善赴北清江新雁图

江南春水拍天齐,鸿雁成行向北飞。

未必云山便相隔,秋风还带夕阳归。

(0)

送詹景仁赴江陵军民总管

开府南条最上州,古今形胜一登楼。

三巴汹汹鱼龙窟,七泽苍苍橘柚洲。

闾井寓兵生聚远,诗书谋帅拊循周。

仲宣亦有从军赋,遥望西江李郭舟。

(0)

麻姑一宿

绝谷寒声浅,阴堂翠色交。

拓书摩藓石,炊黍入烟梢。

瀑落投龙洞,云归养鹤巢。

谁能招我隐,未用解人嘲。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