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离欲足两广慈乞食东江兼柬陈康叔王园长》
《送离欲足两广慈乞食东江兼柬陈康叔王园长》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花落纷纷春正深,萧条瓢笠下孤岑。

同人且暂虚磐石,到处何妨共竹林。

重云细草山中路,岸柳沙禽江上心。

甘贽定知贫衲意,相投门巷莫沉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花落的景象,以及诗人与友人在山水间共游的情景。首句“花落纷纷春正深”以花落喻时光流逝,春意正浓,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萧条瓢笠下孤岑”一句,通过简朴的行装和孤独的山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状态。

“同人且暂虚磐石,到处何妨共竹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不拘泥于固定地点,随缘而行,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他们可以在磐石上暂时休息,也可以在竹林中畅谈,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重云细草山中路,岸柳沙禽江上心。”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小路被云雾缭绕,细草点缀其间的景象,以及江边垂柳轻摇,水鸟飞翔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最后,“甘贽定知贫衲意,相投门巷莫沉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即使物质贫乏,但心意相通,无需过多言语。诗人希望朋友不要犹豫,勇敢地前往,共同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八

何人筑东台,一郡坐可得。

亭亭古浮图,独立表众惑。

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

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

无令竹西路,歌吹久寂默。

(0)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其四

月明穿破裘,霜气涩孤剑。

归来闭户坐,默数来时店。

(0)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0)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闻堂上歌笑声,以诗见寄,因和二首,时周有服·其二

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

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缬纹。

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

凭君遍绕湖边寺,涨绿晴来已十分。

(0)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0)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北寺·其七

唐初传有此,乱后不留碑。

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

山泉自入瓮,野桂不胜炊。

信美那能久,应先学忍饥。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