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既殊绝,复此山月升。
月高已到地,举头见崚嶒。
白云展素练,如雪还如缯。
其气欲碍月,究竟力不胜。
谓山得静体,清竫无摧崩。
谓云了无物,生灭时相仍。
可灭自不灭,静者动所凭。
相忘更相待,璧月悬宵镫。
夜定万窍寂,所见得未曾。
欲发广长舌,妙理吾何能。
好山既殊绝,复此山月升。
月高已到地,举头见崚嶒。
白云展素练,如雪还如缯。
其气欲碍月,究竟力不胜。
谓山得静体,清竫无摧崩。
谓云了无物,生灭时相仍。
可灭自不灭,静者动所凭。
相忘更相待,璧月悬宵镫。
夜定万窍寂,所见得未曾。
欲发广长舌,妙理吾何能。
这首清代诗人吴铭道的《四月十五夜见点苍山云绵互如练与月色相丽数十里不断光景奇绝》描绘了一幅月夜山景的画卷。诗人首先赞叹山势的特殊和月升的美景,月光高照,映衬出山岭峻峭的轮廓。接着,他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云彩如洁白的素练或丝绸,与月光交织,仿佛欲遮挡月色,但最终还是被月光压倒。他进一步阐述,山的静谧与云的虚无,看似对立,实则相互依存,动态中显现出静态的力量。
诗人认为,山的静止是动态平衡的结果,而云的消长则是静止中的变化。在这样的夜晚,月亮如同悬挂在空中的明灯,照亮了寂静的山谷。万籁俱寂中,诗人得以领略到从未有过的景象,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奇妙景象的深深感慨,表示自己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这种广博深邃的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岁晏郁秀色,双虬挂晴空。
下有李元礼,谡谡松间风。
谁将一帧素,写此千尺雄。
承旨昔胜流,太保时宗工。
岂必论形似,心赏泠然同。
乔木存故家,甘棠比遗踪。
新篇并嵯峨,流沈各青葱。
置子高堂上,白云或从中。
鲂鲤水中居,寄声于枯鱼。
女欲顾俦匹,不能保其躯。
主饮过三爵,短袖出中厨。
脯腊无不为,还得我时否。
枯鱼泣寄声,鲂鲤太不慈。
我当无女日,女当有我时。
大海天茫茫,喣沫各相怡。
但睹长千岁,焉睹后来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