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丁卯四月十二日,外甥唐侣笙贤甥招余小饮怡园,在座有曹君远模、许君颂慈、祝君毅臣、陈子景侯暨余六人,各述年龄,适得三百六十岁。其事甚巧,佥谓不可无诗以纪之。余成七古一章》
《丁卯四月十二日,外甥唐侣笙贤甥招余小饮怡园,在座有曹君远模、许君颂慈、祝君毅臣、陈子景侯暨余六人,各述年龄,适得三百六十岁。其事甚巧,佥谓不可无诗以纪之。余成七古一章》全文
清 / 王其元   形式: 古风

浙东飞将东西邻,千乘万骑屯江滨。

市虽不惊野不变,怎奈兵荒终困民。

自春徂夏人蜷伏,不时闻炮胆战频。

眷焉南郭开复社,敌人星散同逋臣。

正苦胸中多结轖,凭谁一扫万斛尘。

惠然客来非不速,邀我怡园情倍真。

座中屈指人凡六,曹王许祝及唐陈。

古稀以上居其半,艾壮而外亦二人。

合之整数无奇零,适得三百有六旬。

多一人焉固不可,少一人焉亦不伦。

自是天然玉合子,或如乞巧图相因。

若以有馀补不足,花甲重周亦平均。

转瞬三万六千日,一一渐可百年臻。

况今日长如小年,一日过去如二日。

傥或人各六十岁,便各一百有二十。

此意非自鲰生开,先我而言有苏轼。

前者创之后者因,莫诮浮烟与浪墨。

吾侪既作忘年交,何分谁主与谁客。

世界共和我共寿,当然共浮一大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相聚怡园的情景。通过描述他们的年龄总和恰好为三百六十岁这一巧合事件,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友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浙东飞将东西邻,千乘万骑屯江滨”似乎暗示了某种历史背景或特定情境,但具体的历史事件并未明确指出,这可能是指某个时期军事集结的场景,象征着动荡与变革。接着,诗人通过“市虽不惊野不变,怎奈兵荒终困民”表达了对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的关切,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进入主体部分,诗人详细描述了聚会的场景:“自春徂夏人蜷伏,不时闻炮胆战频。”这句描绘了战争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紧张与恐惧。然而,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聚会的人们却能在“南郭开复社”找到避风港,象征着在逆境中寻找精神寄托与团结的力量。

聚会中,诗人特别提到了年龄的巧合:“正苦胸中多结轖,凭谁一扫万斛尘。”这里的“结轖”比喻内心的困扰,而“万斛尘”则象征着生活的烦恼。通过邀请客人来“怡园”,诗人找到了释放内心压力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平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详细列举了在场的六位嘉宾及其年龄,展现了聚会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合之整数无奇零,适得三百有六旬。”这种对年龄的精确计算,不仅体现了聚会的精心安排,也寓意着人生的丰富与多彩。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若以有余补不足,花甲重周亦平均。”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平衡与和谐的追求,即使在不同年龄的人之间也能找到共同点,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平均”。同时,诗人也借由这个假设,表达了对长寿与共享生命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在复杂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接、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年龄巧合的诗,更是一幅描绘人类共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作者介绍

王其元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积雪楼上把酒四首·其四

啾啾寒雀拂檐来,榾柮炉深欲作灰。

雪上红缨高大过,王孙西去猎黄台。

(0)

阻浅拨闷十首·其七

三日不下一闸门,几时端可到清源。

老夫白饭尚可饱,漕卒赤拳谁可论。

(0)

定公房小画二首·其一

斲来东海骨,长惹老龙争。

写作如来供,犹含风雨声。

(0)

雨山图

云滃雨翻盆,千厓互吐吞。

归人愁路窄,切莫近黄昏。

(0)

夜汎

四冥波浩浩,一苇向空渡。

月近星斗寒,始识天上路。

(0)

咏扇画寄诸故人八首·其八咏菊寄何白坡中舍

寂寞三径下,亭亭带晨霜。

行人爱嘉色,君子怀清香。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