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
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
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
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
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
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
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
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
筌忘心已默,磬发夜何其。
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
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
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
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
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
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
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
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
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
筌忘心已默,磬发夜何其。
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开篇“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表达了在年纪渐长的人闲适时光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则描绘了一种孤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显示出诗人追求超然物外的境界。
“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两句中,“柏台”、“汉主”可能指代古人的隐逸之地,而“竹寺”、“潜师”则象征着一种清高脱俗的生活方式。这些意象共同构筑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与自谦之情,显示出诗人对朋友间情谊的珍视。“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则描写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萧瑟的自然景象,加深了整体诗歌的淡远意境。
“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两句中,“理辩”可能指的是对佛教经典的研读与理解,而“尘心妄”、“梵字疑”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和佛法奥义的思考与探究。
“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可能指的是诗人受到朝廷征召,或是对往日文学创作的回忆,这些经历都成为诗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则表达了一种突然之间的理解与共鸣,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追寻。
“筌忘心已默,磬发夜何其”两句中,“筌忘心已默”可能意味着内心世界的平静,而“磬发夜何其”则是对夜晚寂寞之时的一种感慨。
最后,“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共同追寻生命中的意义和美好。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究,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薰风有意,还年年吹下,九天纶綍。
庾岭高哉知几仞,不隔清名突兀。
明月扁舟,图书之外,所载无南物。
襄公往矣,辽辽直到今日。
南来北地开藩,甘棠好在,一夜春光入。
父老欢迎相告语,依旧朱颜绿发。
四海无波,四江无讼,是先生清德。
岭梅迎笑,和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