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灵胥市上箫,悲声激烈唱龙标。
颇愁家远书艰达,却喜朋多酒易消。
花碛惊沙中使骑,槐安短梦上公貂。
梳爬百感供豪饮,耳摄奔风似海潮。
借得灵胥市上箫,悲声激烈唱龙标。
颇愁家远书艰达,却喜朋多酒易消。
花碛惊沙中使骑,槐安短梦上公貂。
梳爬百感供豪饮,耳摄奔风似海潮。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都门春感杂诗二十章寓崇文门试邸作》系列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京城,面对春日景象时的复杂情感与感慨。
首句“借得灵胥市上箫”,以箫声起兴,仿佛从古代的灵胥市传来,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接着,“悲声激烈唱龙标”一句,通过强烈的音乐情感,引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
“颇愁家远书艰达,却喜朋多酒易消”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绪。一方面因家远而难以传递书信,感到忧愁;另一方面,在朋友相聚中饮酒,暂时忘却烦恼,寻求心灵的慰藉。
“花碛惊沙中使骑,槐安短梦上公貂”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与梦境交织的画面,既有对边疆战事的忧虑,也有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叹。其中,“中使骑”可能指朝廷使者,“槐安短梦”则借用典故,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
“梳爬百感供豪饮,耳摄奔风似海潮”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在豪饮中梳理各种复杂的情感,仿佛耳边的风声汇聚成汹涌的海潮,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远方与近处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