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耕隐处,菉竹似云屯。
九曲不知径,千竿方到门。
幽期分少室,美盛亚淇园。
为问平安信,传芳见子孙。
西村耕隐处,菉竹似云屯。
九曲不知径,千竿方到门。
幽期分少室,美盛亚淇园。
为问平安信,传芳见子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竹林隐居图景。诗人以“西村耕隐处”开篇,点明了地点,暗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接着,“菉竹似云屯”,生动地描绘了竹子茂密繁盛,仿佛云朵般聚集,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九曲不知径,千竿方到门”两句,通过曲折的小径和成千上万的竹竿,展现了竹林的深邃与广阔,同时也隐喻了隐居生活的孤独与静谧。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融合,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隐士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幽期分少室,美盛亚淇园”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美丽与宁静,将之比作古代名山少室和淇园,强调了竹林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为问平安信,传芳见子孙”表达了诗人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并发扬这份宁静与高洁的生活态度,传递美好与芳香,寓意深远,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后世子孙的期望与传承,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雨过前山净,峰花细可数。
迢遥见虚阁,崔嵬出烟缕。
携杖陟其巅,蒙茸披蓁莽。
重冈乱纵横,深谷分子午。
循崖悄无人,慄若游天姥。
微风动壑吟,溪流互吞吐。
曲折十里馀,身如生毛羽。
梦来非一日,于焉惬所取。
会稽西南山万岑,西来水多愁太阴。
长鲸翻身海底出,家侯筑堤留至今。
家侯之功何可及,污邪如云万家邑。
翡翠烟收谷雨晴,鲤鱼风起鲸波发。
道傍古木镌遗铭,千古万古存幽灵。
百川无停功不息,东望禹穴云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