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秋色满,临汎意如何。
高枕乱流去,挂帆千嶂过。
梦应通月窟,槎已到星河。
不负烟霞想,无妨风雨多。
寒溪秋色满,临汎意如何。
高枕乱流去,挂帆千嶂过。
梦应通月窟,槎已到星河。
不负烟霞想,无妨风雨多。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中秋时节遭遇风雨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景象。首句“寒溪秋色满”点明了季节与地点,秋色满溢于寒溪之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临泛意如何”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眼前景色时的思绪与情感,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或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高枕乱流去,挂帆千嶂过”两句,通过动态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高枕而卧,仿佛与外界的纷扰隔绝,而水流却在不停地向前奔腾;挂帆航行,穿越千山万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这里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蕴含着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梦应通月窟,槎已到星河”则是对梦境与现实的巧妙融合。梦中似乎能通往神秘的月窟,而现实中,诗人或许已经跨越了星辰大海,象征着心灵的远行与超越。这种超脱世俗的想象,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理想境界的渴望。
最后,“不负烟霞想,无妨风雨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即使是在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下,也不妨碍他对烟霞美景的向往,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中秋遇风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融,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对自由探索的渴望,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坚持的精神。
广寒宫殿,千里同云晓。
飞雪满空来,翦云英、群仙齐到。
乱飘僧舍,密处洒歌楼,闲日少。
风光好。
且共宾朋笑。
华堂深处,满满觥船掉。
梅蕊拆来看,已偷得、春风些小。
绮罗香暖,不怕卷珠帘,沈醉了。
樽前倒。
红袖休来叫。
春来心事,分付千锺酒。
午醉梦还醒,两眉愁、才消又有。
天涯远梦,归路日中迷,楚云深,孤馆静,潇洒梨花手。
回文歌罢,幽恨新兼旧。
帘影卷斜阳,乱红飞、风摇暮柳。
独携此意,和泪上层楼,尽平芜,穷远目,认断千山首。
忆昔红颜日,金玉等泥沙。
青楼紫陌,惟解惜月与贪花。
谁信如今憔悴,尘暗金徽玉轸,藓污匣中蛇。
一事都无就,双鬓只堪嗟。
恨无情,乌与兔,送年华。
不如归去,无限云水好生涯。
未用轻蓑短棹,犹有青鞋黄帽,行处即吾家。
回首人间世,幽意在青霞。
风流心胆,直把春偿酒。
选得一枝花,绮罗中、算来未有。
名园翠苑,风月最佳时,夜迢迢,车款款,是处曾携手。
重来一梦,池馆皆依旧。
幽恨写新诗,托何人、章台问柳。
渔舟归後,云锁武陵溪,水潺潺,花片片,舣棹空回首。
夜来深雪前村路,应是早梅初绽。
故人赠我,江头春信,南枝向暖。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月明溪浅。
向亭边驿畔,行人立马,频回首、空肠断。
别有玉溪仙馆。
寿阳人、初匀妆面。
天教占了,百花头上,和羹未晚。
最是关情处,高楼上、一声羌管。
仗谁人向道,何如留取,倚朱栏看。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