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通家有自来,登堂今日绮筵开。
试看当鼎调和手,都是先春馥郁梅。
盛世喜成嘉会礼,后生叨进旅酬杯。
三山并峙真堪范,竟日酣歌玉不颓。
四海通家有自来,登堂今日绮筵开。
试看当鼎调和手,都是先春馥郁梅。
盛世喜成嘉会礼,后生叨进旅酬杯。
三山并峙真堪范,竟日酣歌玉不颓。
这首明代潘希曾的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首句“四海通家有自来”表达了天下才子一家亲的氛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交流。接着,“登堂今日绮筵开”写出了宴会的盛况,华丽的帷幕之下,佳肴美酒等待着宾主共享。
“试看当鼎调和手,都是先春馥郁梅”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调和食物的技艺比作梅花的芬芳,赞美了主人的烹饪技艺和宴会上菜肴的美味,暗示了春天的气息。
“盛世喜成嘉会礼,后生叨进旅酬杯”表达了对盛世的赞美,以及诗人作为晚辈得以参与盛会的荣幸,借“旅酬杯”表达敬意和祝福。
最后两句“三山并峙真堪范,竟日酣歌玉不颓”描绘了聚会的欢乐气氛,如同三座山峰并立,气势非凡,大家畅饮欢歌直到日暮,展现了士人的豪情与友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宴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风雅生活和对盛世的赞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