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城外古招提,杖策来寻日向低。
林废不堪黄鹤怨,花空惟听杜鹃啼。
香台草长迷行迹,竹院苔深漫石题。
坐对青山无一语,出门蹊路失东西。
润州城外古招提,杖策来寻日向低。
林废不堪黄鹤怨,花空惟听杜鹃啼。
香台草长迷行迹,竹院苔深漫石题。
坐对青山无一语,出门蹊路失东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傍晚时分游览古刹的静谧体验。诗人漫步于润州城外的鹤林寺,随着太阳缓缓西沉,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弥漫开来。古寺的钟声似乎与黄鹤的哀鸣和杜鹃的啼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美而又深邃的画面。
“林废不堪黄鹤怨,花空惟听杜鹃啼。”这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古寺周围的环境,废墟般的树林中,黄鹤的哀鸣回荡在空气中,花开花落之间,唯有杜鹃的啼叫声穿透寂静,显得格外清晰。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香台草长迷行迹,竹院苔深漫石题。”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古寺的荒凉与历史的痕迹。香台被杂草掩盖,难以辨认,竹院中的青苔覆盖着石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古寺的沧桑,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坐对青山无一语,出门蹊路失东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面对着远处的青山,诗人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走出古寺后,他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对内心迷茫状态的隐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古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独特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