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阵纵横趁朔风,南来一路总书空。
象形每见人文焕,会意原知岛箓工。
淡没芦花疑曳白,斜临枫叶欲题红。
数行若过留名塔,更羡凌云笔势雄。
排阵纵横趁朔风,南来一路总书空。
象形每见人文焕,会意原知岛箓工。
淡没芦花疑曳白,斜临枫叶欲题红。
数行若过留名塔,更羡凌云笔势雄。
此诗描绘了大雁在北风中排成阵列南飞的景象,以“雁字”为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合。首句“排阵纵横趁朔风”,生动展现了大雁们在凛冽北风中整齐划一飞行的壮观场面。接着,“南来一路总书空”,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书写的能力,仿佛它们在空中留下了文字的痕迹。
“象形每见人文焕,会意原知岛箓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大雁的飞行形态联想到人类的文化创造,暗示了自然现象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大雁的飞行不仅是一种自然行为,也象征着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展现。
“淡没芦花疑曳白,斜临枫叶欲题红。”这两句细致描绘了大雁飞行时的背景,芦花的白色与枫叶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同时,诗人运用“疑”和“欲”字,赋予景物以动态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数行若过留名塔,更羡凌云笔势雄。”这两句表达了对大雁飞行轨迹的赞美,将其比作“留名塔”上的文字,既是对大雁飞行美的肯定,也是对人类追求卓越精神的隐喻。同时,“更羡凌云笔势雄”一句,更是直接将大雁的飞行与书法中的“凌云笔势”相提并论,强调了大雁飞行的壮美与力量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雁南飞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