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托孤,实惟死友。抚妪长之,若父若母。
潜授于韩,克兴厥后。崇庙以献,德侈报厚。
以身托孤,实惟死友。抚妪长之,若父若母。
潜授于韩,克兴厥后。崇庙以献,德侈报厚。
这段诗文出自宋代诗人对祀祚德庙中彊济公位的颂扬之作,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忠义之士的崇敬和记念。全诗通过四句,勾勒出了一个以身保护孤弱、如同父母般抚养后辈的形象,并强调了这样的德行不仅在当时得到认可,更是能够流传后世,被人们所崇敬。
"以身托孤,实惟死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彊济公那种为了朋友和正义可以牺牲生命的精神态度给予极高评价,这种精神在古代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
"抚妪长之,若父若母。" 这里的“妪”指的是年幼者或孤儿,“长”则表示抚养、照顾。这两句强调了彊济公不仅是勇于牺牲自己的人,更是一个充满慈爱之心,对待弱小如同父母般的角色。
"潜授于韩,克兴厥后。" “潜授”意味着私下传授,而“克兴”则指的是功业的成功和发展。这两句表达了彊济公不仅在生前有所作为,而且他的精神和教导会被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崇庙以献,德侈报厚。" 这里“崇庙”是指建立祠庙来祭祀彊济公,“德侈报厚”则意味着彊济公的美德深远而不竭,为后世所景仰,并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感激和纪念。
整首诗体现了古人对于英雄忠义之士的崇敬,以及他们希望将这些正面价值传承下去的愿望。
冬晴江出滩,一雨秀山麦。
泸州三十里,小船换今夕。
土山高复下,转棹即江驿。
濛濛人声沸,万瓦炊烟白。
争言半月前,此水没行客。
小舟如土沉,大舟一化百。
至今篷板在,狼藉堆沙碛。
我行初出门,疑信未能择。
将身托船中,与水一纸隔。
但令半篙失,立堕蛟龙宅。
勇前理无回,临发良脉脉。
谁欤其健者,飞身越涪石。
松禅先生真贱儒,半生出入承明庐。
黄金横带紫绶纡,谓非干禄谁欺乎。
忽然被放归里闾,所在编管如囚拘。
家无薄田输官租,又无一椽安厥居。
鸡栖斗室常沮洳,革履滑涟衣被濡。
蚊虻虮虱蝇蚁蛆,扑缘竟夕肱不舒。
今年大水起两湖,豫章宣歙连杭衢。
浸淫漾衍来吾虞,吾虞北江南具区。
形势污下釜底如,况挟盲风怪雨俱。
田荒屋破民其鱼,先生虽贫乐有馀。
案有笔研架有书,奈何祇知谋一躯。
皇天鉴物无私储,汝箧名碑好画图。
兼有古籍施注苏,胡不以之易贝珠。
亦足数辈尪赢扶,坐视戚戚何其愚,嗟哉先生真贱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