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午,大地元来没寸土。
天上天下独为尊,耀目连睛无可睹。
石巩痴,逢马祖,自己如空谁射弩。
三平了道劈开胸,不拄箭锋徒自苦。
日南午,大地元来没寸土。
天上天下独为尊,耀目连睛无可睹。
石巩痴,逢马祖,自己如空谁射弩。
三平了道劈开胸,不拄箭锋徒自苦。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印肃所作的《十二时歌》系列中的一首,以"日南午"这一特定时间作为切入点,展现了独特的禅意和哲学思考。
首句"日南午,大地元来没寸土",描绘了正午时分,阳光直射大地,似乎连一寸土地都不存在的景象,暗喻此时万物仿佛被烈日蒸发,世间万物归于寂静,隐含着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暗示。
接下来的"天上天下独为尊,耀目连睛无可睹",强调了太阳在这一刻的至高无上,光芒耀眼,连眼睛都无法直视,象征着权威和真理的不可触及。
"石巩痴,逢马祖,自己如空谁射弩",通过"石巩痴"和"逢马祖"两个典故,寓言修行者面对自我认知的困境,如同石巩遇见智慧的马祖,意识到自己的空无,无人能射中真实的自我。
最后两句"三平了道劈开胸,不拄箭锋徒自苦",进一步深化主题,"三平了道"可能指的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劈开胸"则意味着去除心障,"不拄箭锋"意味着不执着于任何外物,"徒自苦"则表达了若无正确方法,徒然苦修只会带来痛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南午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禅宗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虚无与修行的真谛,具有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