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馀地,胡为鸣不平。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馀地,胡为鸣不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宝剑吟》,以宝剑为载体,寄寓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诗中“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描绘了一位隐士怀抱宝剑,夜晚剑身发出低沉的声音,暗示着剑的不凡与主人的孤独。接着,“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借剑成龙的传说,表达了对壮志未酬、欲展雄图的渴望。
诗人进一步思考,如果不能化龙行云,那么就应当“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即对敌人的愤恨和远大的征伐之心。他拿起酒杯,向剑致敬,认为宝剑应隐藏其锋芒,等待时机施展。“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表达了对明主的期待,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在恰当的时候得以施展。
最后两句“一匣有馀地,胡为鸣不平”揭示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气,宝剑似乎在诉说它的委屈,为何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整首诗通过宝剑的吟唱,展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期盼,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