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娥作意失幽期。我自不凭伊。
举杯重叹,帖云微笑,应道人痴。
如今老去无情绪,只有睡相宜。
建溪一啜,木樨数剪,酒醒归时。
素娥作意失幽期。我自不凭伊。
举杯重叹,帖云微笑,应道人痴。
如今老去无情绪,只有睡相宜。
建溪一啜,木樨数剪,酒醒归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对往昔情事的回忆与现实中的无奈。开篇“素娥作意失幽期”,素娥通常指美丽的女子,这里或许是诗人心中某个美好而遥远的记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不舍。紧接着“我自不凭伊”,则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在说尽管内心有所牵挂,但也只能是自我安慰。
“举杯重叹,帖云微笑”中,举杯叹息,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感慨,而“帖云微笑”则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像是对世事的一种豁然开朗。接下来的“应道人痴”,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嘲,对于自己仍旧沉浸在过去情感中的无奈。
进入后半部分,“如今老去无情绪,只有睡相宜”则是对现实的认可,年岁已高,身心俱疲,那些往日的情愫也随时间淡去,只剩下了安然入睡的平静。
最后“建溪一啜,木樨数剪,酒醒归时”,这里的“建溪”可能是指诗人常游之地,而“木樨数剪”则暗示了一种岁月流转的感觉。末了的“酒醒归时”,或许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顺从,即便是醉心于往昔,也终将要面对现实,清醒地回归日常。
整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情感和老去后的平淡,展现了人生无常和情感的消逝。诗中充满了超脱与豁达,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哀愁,是诗人对生命历程的一种深刻体验和感悟。
山路馥幽花,探泉入溪谷。
蓝舆过寺门,石骨乱飞瀑。
跨涧饮列虹,方池浸寒玉。
朱鳞戏碧波,翠藓上斑竹。
绀殿俯冬青,齐奉古天竺。
携樽塔院西,野梅傍山麓。
因想坡公游,葛巾连野服。
引瓷夜月凉,树下《茶经》续。
甘冽赛中泠,七碗驱烦浊。
余亦挂诗瓢,聊步古人躅。
藉此一泓清,鉴彼须眉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