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别经岁,见面恒苦疏。
重寻意已欣,况有嘉客俱。
二州连荆扬,三宿异舟车。
嚣尘背江郭,夐睇凌霄隅。
灵象纷在眼,造化为之枢。
层阴漏云日,倏曶光景殊。
仙人骑白龙,游戏于空虚。
峰峰各生烟,不辨谁香炉。
天风入涧籁,万窍酣笙竽。
灵雨木末来,萧飂满人裾。
岂敢怨沾湿,田歌欢有余。
余亦自怡悦,兹游清可书。
名山别经岁,见面恒苦疏。
重寻意已欣,况有嘉客俱。
二州连荆扬,三宿异舟车。
嚣尘背江郭,夐睇凌霄隅。
灵象纷在眼,造化为之枢。
层阴漏云日,倏曶光景殊。
仙人骑白龙,游戏于空虚。
峰峰各生烟,不辨谁香炉。
天风入涧籁,万窍酣笙竽。
灵雨木末来,萧飂满人裾。
岂敢怨沾湿,田歌欢有余。
余亦自怡悦,兹游清可书。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易顺鼎所作的《入庐山》。诗中描绘了作者久别之后重游庐山的欣喜之情,以及庐山的壮丽景色和超凡氛围。诗人通过"名山别经岁,见面恒苦疏"表达了对山水的深深怀念,而"重寻意已欣,况有嘉客俱"则体现了重逢的喜悦和友人的陪伴。
"二州连荆扬,三宿异舟车"展现了旅途的遥远和变化,"嚣尘背江郭,夐睇凌霄隅"则描绘了远离尘嚣,登高望远的景象。接下来,诗人以"灵象纷在眼,造化为之枢"赞美大自然的神奇与创造力,"层阴漏云日,倏曶光景殊"则描绘了天气变化带来的光影变幻。
"仙人骑白龙,游戏于空虚"运用神话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峰峰各生烟,不辨谁香炉"则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缭绕的仙境。"天风入涧籁,万窍酣笙竽"写出了山间风声如音乐般动听,"灵雨木末来,萧飂满人裾"则写出雨润山林的清新感受。
诗人以"岂敢怨沾湿,田歌欢有余"表达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余亦自怡悦,兹游清可书"则总结此行的愉悦心情,认为这次游览的经历值得铭记。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庐山的秀美风光和诗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