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匡庐鬓青青,往往大醉琵琶亭。
归来老我二十载,惟有梦寐劳神形。
有时遍历开先寺,老僧禅定齁齁睡。
有时经过五柳家,秫香酒熟邀人醉。
恍兮惚兮真若飞,高泊天池坐忘归。
晴云漠漠披絮帽,白鹤冉冉来羽衣。
方将餐霞炼颜色,觉来无失亦无得。
何当整理下泽车,共逐双凫访真迹。
我行匡庐鬓青青,往往大醉琵琶亭。
归来老我二十载,惟有梦寐劳神形。
有时遍历开先寺,老僧禅定齁齁睡。
有时经过五柳家,秫香酒熟邀人醉。
恍兮惚兮真若飞,高泊天池坐忘归。
晴云漠漠披絮帽,白鹤冉冉来羽衣。
方将餐霞炼颜色,觉来无失亦无得。
何当整理下泽车,共逐双凫访真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梦游庐山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开篇“我行匡庐鬓青青”即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在庐山的古迹中漫游,心情舒畅,有时大醉于琵琶亭,可见其对美景与酒的享受。
“归来老我二十载,惟有梦寐劳神形”两句反映了诗人的感慨,二十年光阴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梦中劳累的心灵。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生命历程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有时遍历开先寺,老僧禅定齁齁睡”与“有时经过五柳家,秫香酒熟邀人醉”两组句子,则展示了诗人在庐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片段。一方面是参访古寺,与老僧共同沉浸于禅定之中;另一方面是在五柳家中享受美酒佳肴,邀请行人共醉,这些都是诗人追求精神寄托与物质享乐的写照。
“恍兮惚兮真若飞,高泊天池坐忘归”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庐山中获得的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境界。高坐在天池之畔,忘却了归途,仿佛真的能飞翔,这是对自由和解脱的深切向往。
“晴云漠漠披絮帽,白鹤冉冉来羽衣”两句描写了一种仙境般的景象,诗人在这种环境中似乎也获得了某种超凡脱俗的体验。最后,“方将餐霞炼颜色,觉来无失亦无得”则是对这种精神体验的一种总结,仿佛能够像神仙一样吸纳云霞之精华,从而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梦游庐山这一特殊情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精神超脱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赞美。
藻国凄迷,麹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
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
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
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
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
玲珑翠屋,轻薄冰绡,稳称锦云留住。
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
能原注去声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
黯分袖。
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
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吐春绣。
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
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
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
印剖黄金籀。
待来共凭,齐云话旧。
莫唱朱樱口。
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
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堕虹际。
层观翠冷玲珑,五云飞起。
玉虬萦结城根,澹烟半野,斜阳半市。
瞰危睇。
门巷去来车马,梦游宫蚁。
秦鬟古色凝愁,镜中暗换,明眸皓齿。
东海青桑生处,劲风吹浅,瀛洲清泚。
山影泛出琼壶,碧树人世。
枪芽焙绿,曾试云根味。
岩流溅、涎香惯搅,娇龙春睡。
露草啼清泪。
酒香断到,文丘废隧。
今古秋声里。
情漫黯、寒鸦孤村流水。
半空画角,落梅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