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廨后木芙蓉》
《廨后木芙蓉》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托根地虽卑,凌霜花亦茂。

物禀固不迁,人情自为陋。

幸与时菊开,谁嗟发孤秀。

楚人搴木末,已见离骚就。

(0)
注释
托根:扎根。
地虽卑:土壤虽低洼。
凌霜花:在霜雪中盛开的花。
茂:繁茂。
物禀:事物的本性。
固:本来。
不迁:不变迁。
人情:人性。
自为陋:自然显得鄙陋。
幸:幸运。
时菊:秋季的菊花。
开:开放。
发孤秀:独自显眼。
楚人:古代楚国人。
搴:采摘。
木末:树梢。
离骚:屈原的长诗《离骚》。
就:完成,达到。
翻译
根植虽低微,但凌霜花朵依然繁盛。
万物本性不易改变,人心却常有鄙陋之处。
有幸与秋菊同开,无人哀叹我独自出众。
楚人攀折树梢,已能预见《离骚》的成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廨后木芙蓉》,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赞美和对世俗偏见的反思。首句“托根地虽卑”写木芙蓉虽生长在低洼之地,但其生命力顽强;“凌霜花亦茂”则赞美它在严霜中依然绽放得繁盛。接下来,“物禀固不迁”强调事物的本性不会因环境而改变,暗示木芙蓉的品质恒定如一。

诗人进一步指出,“人情自为陋”,人的观念有时会显得狭隘,与木芙蓉的高尚相比显得鄙陋。然后以“幸与时菊开”表达木芙蓉适时开放,与菊花一样具有高洁的节操,无人能贬低其独自绽放的美。“谁嗟发孤秀”进一步赞扬其独特而不凡的风采。

最后两句“楚人搴木末,已见离骚就”引用典故,楚人指屈原,他曾在《离骚》中表达过对高洁品性的追求。诗人借此说,木芙蓉的孤秀如同屈原的精神,已经融入了《离骚》的意境之中,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木芙蓉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展现了梅尧臣深沉的文人情怀。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用山门记游韵赋酴醾简林子长不蒙宠和岂不复

袅娜柔条不自持,锁窗深处最相宜。
试教疑手簪双鬓,莫遣新愁上两眉。
子建洛神空有赋,乐天杨柳可无诗。
为君唤起温柔梦,春草池塘日正迟。

(0)

玉溪梅株柯殊绝宣和间用事者尝图以进竟不报

玉溪得得探芳期,孤负诗人尽醉归。
消息向来空驿使,画图老去惜明妃。
香魂月堕惊春梦,翠袖天寒怯暮晖。
蜂蝶卑凡浑省识,良迷桃李趁狂飞。

(0)

子长来诗乃有杜口毗那之语但天女天花未尝见

属和何面蚌鹬持,笙歌鼎沸政相宜。
劝君莫惜松醪酒,容我来看柳叶眉。
春去自怜莺命友,夜来空费雨催诗。
海棠还有风流伴,留得芳菲不恨迟。

(0)

主簿昨示喜雨之作末章用李文饶故事非所敢闻

朝来一穗看炉烟,遽挽银河下九天。
东海不冤私自幸,南阳高卧且随缘。
佳名德雨闻前代,尺字商霖证昔年。
老子婆婆那辨此,两翁心印有人传。

(0)

县中迎石金山甘灵大士就放生池祈雨早上偕簿

甘雨祈三日,香云捧一龛。
依归甘露灭,珍重蔚头蓝。
官事何当了,枯禅且罢参。
莲花初出水,朝日借红酣。

(0)

郁簿行年四十有九读李太白浔阳感秋诗慨怀有

清德如公畏四知,流光底事感圆蓍。
日边丹凤聊栖棘,月下惊鸿尚拣枝。
五十知非惭漏尽,百年强半怪驹驰。
买臣富贵犹堪待,莫诵浔阳落魄诗。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