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应东井,天府擅西秦。
双阙南山下,千门渭水滨。
公卿畏主父,宾客慕平津。
方朔何为者,虚称避世人。
神州应东井,天府擅西秦。
双阙南山下,千门渭水滨。
公卿畏主父,宾客慕平津。
方朔何为者,虚称避世人。
这首明代薛蕙的《长安道》描绘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象和其独特的文化氛围。首句“神州应东井”以神州大地对应古代星宿方位,暗示长安位于中原中心;“天府擅西秦”则强调了西安作为古秦地的富饶与地位。接下来两句“双阙南山下,千门渭水滨”,形象地描绘了长安城的宫阙坐落在南山脚下,渭水环绕其侧,展现出宏大的都城格局。
诗中提到“公卿畏主父”,暗指朝廷官员对权臣的敬畏,而“宾客慕平津”则表达了四方才俊对贤能者的仰慕,如汉代名臣平津侯窦婴。最后,诗人以汉代才子东方朔自比,询问他的行为是否真如传说中的那样避世隐居,流露出对自己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独立品格的反思。
整体来看,《长安道》通过描绘长安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气息,展现了明朝时期京都的繁华与士人的心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