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山老湘流渴,古竹新痕几明灭。
重瞳玉棺置何许,江上红扉祠二女。
锦瑟声沉调不起,小女琵琶老郎鼓。
鼓瑟凭谁问水滨,风吹野花满路春。
何物情痴遣不去,峰头来往女儿神。
苍梧山老湘流渴,古竹新痕几明灭。
重瞳玉棺置何许,江上红扉祠二女。
锦瑟声沉调不起,小女琵琶老郎鼓。
鼓瑟凭谁问水滨,风吹野花满路春。
何物情痴遣不去,峰头来往女儿神。
这首诗描绘了苍梧山中湘水之畔的二妃祠,充满了浓厚的历史与自然交融的氛围。诗人以苍梧山的老树和湘水流淌的渴求为开篇,引入了古竹的新痕,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祠堂内的景象,通过“重瞳玉棺置何许”的疑问,引出了对二女(即娥皇、女英)的追思。祠堂内,锦瑟之声沉寂,琵琶与鼓声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诗中的“鼓瑟凭谁问水滨”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之中,似乎在询问着历史的真相与情感的归宿。最后,“风吹野花满路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象征着生命与爱情的永恒循环。而“何物情痴遣不去,峰头来往女儿神”则表达了对二妃(即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深情与执着的赞美,她们的灵魂仿佛永远驻留在苍梧山的峰顶,见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祠堂内情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故事的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