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三年为异客,今年霜雪未全饶。
风尘暗满淮南路,雾雨寒生江上潮。
乡梦有时逢骨肉,此身何处托渔樵。
共来吴楚交兵地,烽火依稀似六朝。
腊日三年为异客,今年霜雪未全饶。
风尘暗满淮南路,雾雨寒生江上潮。
乡梦有时逢骨肉,此身何处托渔樵。
共来吴楚交兵地,烽火依稀似六朝。
这首明代诗人郭奎的《腊日》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多年,身处淮南路风尘与江上寒潮中的情景。首句“腊日三年为异客”,表达了诗人长期离乡在外的孤独与无奈,腊日这个传统节日更增添了思乡之情。接下来的“今年霜雪未全饶”暗示了环境的艰苦和气候的严寒,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风尘暗满淮南路,雾雨寒生江上潮”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寓言了人生的艰难与动荡,淮南路的风尘和江上的雾雨象征着世事的纷扰与变迁。诗人感叹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连梦中偶尔与亲人团聚都显得奢侈,“乡梦有时逢骨肉”,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此身何处托渔樵”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只能寄托于渔夫樵子的平凡生活。最后一句“共来吴楚交兵地,烽火依稀似六朝”,诗人身处历史的交汇点,眼前烽火仿佛勾起了对往昔六朝战乱的记忆,寓含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腊日为背景,通过描绘个人际遇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汉室分符属俊良,喜君得郡古丹阳。
去时佩印辞京邸,到日题诗出射堂。
大别东连荒梦泽,潜江南下乱潇湘。
三休竟望荆台远,九辨空思汨水长。
熊绎旧邦留荜辂,灵均遗庙洁椒浆。
竹枝渐习巴渝曲,月峡遥归蜀客航。
几处种山还采蜡,何人驻马问耕桑。
拔河应笑祈农异,竞渡堪怜习俗狂。
百里芜城夔子国,千家菰米楚人乡。
讼庭山鸟时时下,燕寝江蓠冉冉香。
露冕褰帷真此地,浮云征雁自殊方。
吴公治行推高第,禁掖行瞻日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