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谢春池茂才》
《挽谢春池茂才》全文
清 / 曾国藩   形式: 对联

春草系诗怀,有人恸哭谢康乐;

秋风埋战骨,无计招魂马伏波。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谢春池茂才》由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曾国藩所作,通过对春草与秋风的描绘,以及对谢康乐(谢灵运)与马伏波(马援)两位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春草系诗怀”,以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暗示逝者生前的才华与情感如同春草般蓬勃生长,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同时,“系”字巧妙地将春草与诗人的思绪相连,表达了诗人对逝者作品的深深怀念。

次句“有人恸哭谢康乐”,通过引用谢灵运(字康乐)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谢灵运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著称,这里借其名,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暗含了对其文学成就的敬仰。

第三句“秋风埋战骨”,以秋风与战骨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战骨则代表着逝者在世时的英勇与牺牲。这一句既是对逝者英勇事迹的追忆,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无计招魂马伏波”,借用东汉名将马援(字文渊,号伏波将军)的故事,表达了对逝者无法再归的遗憾与无奈。马援一生征战无数,最终病逝于征讨交趾途中,这里以“招魂”一词寄托了对逝者的思念与哀悼,同时也流露出对无法挽回生命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对逝者的深情悼念,又蕴含了对生命、历史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曾国藩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的洞察,使得这首挽诗不仅具有哀悼的情感色彩,更富有哲理的深度,堪称清代挽诗中的佳作。

作者介绍
曾国藩

曾国藩
朝代:清   字:伯函   号:涤生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生辰: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猜你喜欢

送崔伯子南归二首·其二

客里逢归棹,江干问谪居。

斋閒方喻马,铗在岂歌鱼。

吴楚扁舟路,亲朋几字书。

薄游嗟世味,应复爱吾庐。

(0)

京邸即事二首·其二

青阳初改谢,绿叶始交加。

细雨生榆荚,微风起楝花。

寂寥虚客况,漂泊感年华。

骨肉两乡远,谁能不念家。

(0)

为黎学博题琴书图二首·其一

当年谢羁勒,一径返烟萝。

散帙娱清暇,鸣弦续咏歌。

广陵传后少,禹穴秘中多。

扰扰红尘者,相看意若何。

(0)

车一中明府报绩寄赠二首·其二

烽火边亭密,诛求里巷繁。

抡才资保障,别利试盘根。

远徼听舆颂,中朝得主恩。

飞凫将万里,留滞愧同论。

(0)

潇湘八景·其二烟寺晚钟

寺对群峰寂,门临一径斜。

瀑寒山向暝,烟密树交遮。

僧饭过香积,禅栖伴法华。

似应钟定后,趺坐说三车。

(0)

留别黄汝纶

风尘耽薄禄,岁月混微名。

衣敝鹑将结,琴孤鹤共清。

诗多留滞意,酒慰别离情。

试问金台客,谁当赋二京。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