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寂寂燕双双,南客衡门对楚江。
惆怅管弦何处发,春风吹到读书窗。
飞花寂寂燕双双,南客衡门对楚江。
惆怅管弦何处发,春风吹到读书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飞花寂寂燕双双”,开篇即以飞舞的花瓣和成双的燕子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春日场景。这里的“寂寂”不仅形容了环境的宁静,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漠。
“南客衡门对楚江”,诗人以“南客”的身份,站在衡山门前,面对着波光粼粼的楚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景色,更透露出诗人的旅途之感和乡愁。
接下来的“惆怅管弦何处发”,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流露。“惆怅”二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舍与忧虑,而“管弦何处发”则是在询问自己何时能够找到那份心之所向,或者是在寻找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这里的“管弦”暗指古代的乐器,可理解为诗人希望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春风吹到读书窗”,则是将自然界的生机与个人的学习、思考联系起来。“春风”不仅带来了温暖和生命力,也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滋润。这一句既描绘了诗人沉浸于书卷中的情景,也表达了一种对知识追求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日的景物,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
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
珠玉信为美,鸟不恋其中。
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
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
昨见忆山诗,诗思浩无穷。
归梦杳何处,旧居茫水东。
秋闲杉桂林,春老芝术丛。
自云别山后,离抱常忡忡。
衣绣非不荣,持宪非不雄。
所乐不在此,怅望草堂空。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
豚何辜?
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
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
沉沉道观中,心赏期在兹。
到门车马回,入院巾杖随。
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
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
向夕天又晴,东南余霞披。
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迟。
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光华一照耀,殿角相参差。
终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
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
晚来天色好,独出江边步。
忆与李舍人,曲江相近住。
常云遇清景,必约同幽趣。
若不访我来,还须觅君去。
开眉笑相见,把手期何处。
西寺老胡僧,南园乱松树。
携持小酒榼,吟咏新诗句。
同出复同归,从朝直至暮。
风雨忽消散,江山眇回互。
浔阳与涔阳,相望空云雾。
心期自乖旷,时景还如故。
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五年职翰林,四年莅浔阳。
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阁,三年刺史堂。
凡此十五载,有诗千余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春宫长,始来游此乡。
徘徊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