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高高上接天,关山戎马已经年。
南方流落无消息,愁见街头永历钱。
五岭高高上接天,关山戎马已经年。
南方流落无消息,愁见街头永历钱。
这首诗《偶见》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描绘五岭山脉与关山的景象,以及街头永历钱的出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时局动荡的感慨。
首句“五岭高高上接天”,以五岭山脉的雄伟壮丽开篇,象征着自然界的崇高与辽阔,同时也隐喻着历史的深远与广阔。五岭作为南方的地理标志,其高耸入云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思考。
次句“关山戎马已经年”,紧承上句,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的战场。这里的“关山”指的是边关与山岭,而“戎马”则代表战争与冲突。这一句通过时间的流逝,暗示了战争的长期持续与残酷,以及它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第三句“南方流落无消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方地区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消息断绝的深切忧虑。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也体现了诗人对无辜百姓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最后一句“愁见街头永历钱”,以街头出现的永历钱为引子,引发出诗人内心的愁绪。永历钱是明朝末年南明政权发行的一种货币,出现在街头意味着战乱时期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的延续。这句诗通过一个具体的物品,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对比,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描绘,深刻揭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